2017.7,周日,夏雨急促熱烈。
去電影院看了《岡仁波齊》,一個人,一杯咖啡,一桶爆米花。靜靜看,緩緩想,慢慢回味,切實感受信仰的力量。
《岡仁波齊》,講述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朝圣故事,堪稱一部藝術與商業平衡的佳作。
藏歷馬年,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影片講述了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四個家庭、十一個藏人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里去岡仁波齊朝圣的故事,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波瀾壯闊,實則平靜至極。
一
或許是上了年紀的緣故,愈來愈鐘情此類節奏舒緩,寓意獨特的影片。它們往往畫面簡單,卻能在你心理掀起洶涌。
《岡仁波齊》印象深刻的有兩幕影像。
一是遇水,贊寫著虔誠的力量。朝圣路上遇到積水擋路,看著藏民停下駐足,以為他們會就此跨過或繞道而行。沒想到他們開開心心的脫掉外套,撲到水里去,就這樣一路磕過水面,興高采烈。
二是車禍,充盈著戲劇沖突。藏民用來拉物資的拖拉機在318國道上與一輛越野車相撞,拖拉機整個車頭基本上報廢,但是處理這起交通事故卻只用了不到一分鐘。當越野車主說車上人呼吸困難,耽擱不得,他急著送人去拉薩看病時,我禁不住嘟噥了句:唬人的吧。但拖拉機司機竟讓他走了。在他們的眼中,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原諒。
影片近尾,在岡仁波齊,藏民們一覺睡醒,尼瑪扎堆的叔叔卻悄然逝去。只見他平靜的喚人去找喇嘛,然后緩緩說道:媽媽30多便去世了,叔叔為了他們三個孩子一生未娶,老了的唯一心愿就是能去趟拉薩,能朝圣一次岡仁波齊。如今他逝在岡仁波齊,也是了卻心愿,會是福報!此時,右旁的女生輕輕擦拭眼角,有些抽噎。而我,眼眶也多少濕潤。看著片中的圍坐一圈的朝圣者們,腦子里也看到自身的生活,往日今夕。
從焦慮到平靜,一部電影,靜靜的傳達,隱隱中陳述:請放下你自己,放開你自己,就此出發,和你自己!
正如導演張楊在他的手記中寫道:“行走在路上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世界之大。永遠有著與你截然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地方發生...見的世面廣了,也就不會把自己的內心局限在一個小格局里。”
樸樹在歌里唱:“能不能 徹底地放開你的手/敢不敢 這么義無反顧墜落/墜入黑暗中/墜入泥土中/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 來次透徹心扉的痛/都拿走 讓我再次兩手空空/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
二
聽到很多朋友說,西藏是他去過之后還想再去的地方。每一次出行,我們希望休閑放松,也寄予美好的祈望。只是旅途完結,終要回到生活。
在電影之外,朝圣完畢,時過三年,回到現實生活的十一個藏人依舊如未踏上朝圣之旅前一般,與此前他們的生活并無二致。如導演張揚所說: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他能夠預想的,“雖然這一路非常神圣,但是他們總是要回到現實里,回到世俗生活里,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
藏民們在變化之上的,或者說,他們是超越變化的。我們也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