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朋友那聽到一個故事。
母親對孩子說:你知道嗎?每一位媽媽都是天使,只是她們沒有翅膀。她們是上帝派來照顧小孩子的。
在小孩子心目中,媽媽是完美的,天使也是完美的,兩者當(dāng)然可以劃等號,于是,他記住了。
后來,母親和父親分手了。孩子將和爸爸生活。媽媽說,寶貝,媽媽已經(jīng)把你照顧得很好,現(xiàn)在,我要被派去照顧其他孩子了。
孩子非常傷心,不過同時,他也為媽媽感到自豪。
從孩童時代起,人的一生就會不斷經(jīng)歷分離。產(chǎn)假結(jié)束媽媽上班,與媽媽分離;上學(xué),與家人分離;離開校園,與老師同學(xué)分離;變換工作,與同事分離;變換生活的城市,與朋友分離;夫妻會分,親人會走……這些,都會讓我們惶恐、失落、哀傷、害怕,在一段時間內(nèi)心理上失去平衡。我們要如何看待和度過這種失衡狀態(tài)?分離,真是一門人生必修課。
而自己尚在學(xué)習(xí)中,我們又有了一個重要的任務(wù)——把這門課教給我們的孩子。
我女兒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詢問什么是死亡,這些年來也會時不時憂傷地提到,她不想讓爸爸媽媽死。
曾經(jīng),我告訴她我是火星人。我編了故事,告訴她自己是怎么來到地球的,還教了她幾句火星語。我埋下伏筆,說這是個秘密,一旦被人發(fā)現(xiàn)我就只能離開地球回火星了。這樣,我就可以讓她保密,而在我離開的時候,可以說秘密被人發(fā)現(xiàn)了。
后來,我告訴她自然規(guī)律。我告訴她,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不用擔(dān)心,我們還能活很久;我會努力鍛煉身體,讓自己變得更健康;現(xiàn)在醫(yī)學(xué)發(fā)達(dá),人活得越來越長啦;等你長大了,買個帶大院子的房子,到時把我的骨灰埋在院子里,在上面種棵樹,樹長出來,就是我在陪伴你和你的孩子啦……慢慢地,女兒能接受了,有時她會接下去說,那樹干是你的身體,樹枝是你的胳膊,樹葉是你的手,有時還會跟我討論要種什么樹。
然而,心理上的接受并不等同于感情上的接受。理智如我,雖然每次都讓自己的語氣盡量平和,但說到種樹,往往也難忍淚意。而女兒,下次開啟這個話題時,依然會淚水漣漣。終究,我們是不愿意和所愛的人分開的。
伴隨著成長,孩子會接觸更多的人,閱讀更多的書,體驗(yàn)更多的事,這些都會給她帶來更多的思考與感悟,影響她的人生觀。再過幾年,她又會怎樣看待死亡?經(jīng)歷了更多分離,她是否可以更加接受分離?她真的會在我百年之后種下那棵樹嗎?那個天使媽媽的孩子接受了她的說法,我女兒也接受了我的故事,算不算我們的分離教育成功?
這些問題的答案,唯有時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