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趁著孩子午睡時想寫一些東西,將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總結一下。因為我發現自己不斷地接受了很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認真看了不少育兒書。結果卻是越看越混亂,越學越焦慮:感覺這個專家說得對,那個專家提得也很重要,但是具體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面,我又有點無從下手。中午從一點多寫到三點多孩子起來,一共寫了快3000多字,還沒有寫完。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我一直想把那篇文章寫完,但是發現自己寫不下去了,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發現不知道該如何寫下去:言之無物。我知道自己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存在問題,但原因是什么、具體怎么做,并不知道。
周末我翻看了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作者結合了很多實際案例,闡述了“價值觀”“愛”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認為“育兒即育己”。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自己育兒中存在的問題,不過是暴露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想要解決育兒道路上的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為什么自己對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了解得越多越無從下手?那是因為目標不明確,我自己并不知道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但是究竟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我也不清楚。我并不知道清楚,在孩子的教育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更好?什么最好”。而教育孩子時的這種價值觀的不清晰,其根本原因還是一直以來自己也沒有搞清楚,對與自己來講“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更好?什么最好”。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時候潛意識里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在塑造孩子。如果家長自己的價值觀模糊不清,忽左忽右,在教育孩子時就會表現為沒有目標,做決策時常常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一直以來,和很多其他家長一樣,我覺得孩子快樂是很重要的,可以說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價值觀。按理說,一旦確定了什么是養育孩子過程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后,當遇到選擇時,我只需要問一問自己:如果這樣做,有什么壞處和有好處?是否契合這一價值觀?如果你還是長時間地處于糾結中——就我而言,表現為深夜兩點依然趴在網絡上瀏覽各種關于公立和私立幼兒園的帖子,來幫助自己做決策——那么只能說明一點:我內心對這一價值觀的猶豫和糾結。
那么,你為什么會對這一價值觀存在猶豫和糾結?歸根到底,還是你自己是否擁有或者真正認同這一價值觀。
李躍兒的書中列舉了很多例子都反應了一個問題:孩子的問題,無論是性格、學習、交往等等,追根溯源,很多時候往往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長的問題。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那個叫馬月的小姑娘的故事。馬月的智商測試130,按理說是個高智商孩子,可是為什么到最后被周圍的同學、老師、親戚甚至是自己的父母看成是“傻子”?
因為教育者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是他們的內心并不知道什么是“愛孩子”,心里也沒有“愛”,那么所謂的“愛孩子”也不是真正的愛,甚至是自私的愛。這樣的教育者并沒有把馬月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只是期望她成為與其智商匹配的表現優異的乖孩子。所以,當小小的馬月遭遇那么多不公平待遇時,父母并沒有考慮到孩子心理上的創傷,而是為生出這么一個“傻子”倍感羞辱,甚至打罵孩子來發泄自己的情緒。最讓我覺得痛心的是馬月周圍的同學:罵馬月是“傻子”,一起排擠、歧視她,連成績優異的班干部也都這么干。那些孩子還這么小,行為舉止卻和周遭的大人無異,難道不是受到周圍的老師、家長的影響嗎?難道不是家長只看重成績的扭曲價值觀的體現嗎?這樣的所謂“成績優異的班干部”長大以后能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呢?在這樣的教育價值觀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可能就是“校園暴力”的主角,就是社會上大家熱議的“空心人”“精致利己主義”的那類人。
所以李躍兒認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心中一定要有愛。如果父母心中沒有愛,沒有對一個小小的生命的熱愛,眼睛里只有優異的成績,就會忽視她除了成績外美好的一面,也就不會小心地呵護這些美好。而且,這種愛是應該是無私的,是出于對一個生命的尊重,是平等的愛。而不是說,孩子成績好,你就對他愛的不得了,而成績不好就覺得丟臉,甚至冷眼相對拳腳相加。你確定這是愛而不是為了你自己的虛榮和臉面?
所以,當我現在糾結孩子該選擇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時,我首先應該弄明白:我在孩子養育過程中的價值觀是什么?對于孩子來講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內心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嗎?我究竟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在孩子教育過程中,要多問多想這幾個問題。
好吧,我認為的“孩子快樂”是指什么?聽說,公立幼兒園不會教孩子很多東西,孩子就是“傻玩”,我想要的快樂就是沒有任何學業負擔嗎?那么,如果孩子在私立幼兒園要學很多東西,孩子就是不快樂嗎?
看來,我并不清楚“孩子快樂”是指什么,我并沒有仔細想過上述的那些問題。
恩,讓我仔細想想。
好吧,我承認自己在孩子教育時想要的太多了: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創新意識,要保持好奇心,要有評判性思維,要有邏輯思維,要英語好,要愛看書,見識要寬廣,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要尊敬師長,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么多“目標”中,什么對孩子來講是最重要的?或者說,對于我自己來講,我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了在我上學時評價一個學生常用的標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都很重要,但是哪個最重要?
我以為,“德”最重要。俗話說,做事先做人,不成才要成人。這就是講“德”的重要性。在傳統中“德智體美勞”標準中,德是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但我更愿意把“德”理解為美好的品質,是做人、做事、生活的根基。可是,美好的品質有那么多,什么是最基本的?我認為是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的孩子,才能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像探寶一般發掘到這個世界中的美好:身處大自然時,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即使是一株野草一朵野花,也不忽視他們的美;能輕易發現周圍人的優點,即使遇到再壞的事情,也能發現別人不易察覺的機會。熱愛生命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美的,自然知道什么是丑的,在漫長的成長道路中才能不迷失方向。熱愛生命的孩子,才不舍得隨意糟蹋自己的生命:喜歡將短暫的生命染上絢爛的色彩,所以會不斷嘗試各種有趣的事情,最終會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所致。熱愛生命的孩子,內心是溫暖的善良的,對弱小會有悲憫,對殘暴會充滿憤怒,對自己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常常心存愧疚。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熱愛生命,即使他將來沒有什么特別大的成就,即使他將來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他也不會扭曲成一個對社會有危害的人。熱愛生命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人格完整的人。
因此,我現在要做的,不是糾結于那種教育方式,糾結于公立還是私立的幼兒園,而是讓自己真正認同“熱愛生命”這個價值觀,用行動讓自己成為一個“熱愛生命”的人。當孩子有一個“熱愛生命”的媽媽,耳濡目染之后,才有可能能成為一個我所期望的“熱愛生命的人”。這就是育己才能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