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才關注了連岳的公眾號,現今已成為每日必讀。我喜歡他的文字,簡單,利落,不裝深奧,有接地氣的智慧。最近讀了他的兩篇推送《大不了多活十年》及《我是最大的受害者?》,反復仔細讀了多遍,覺得十分受用。今天是晨讀營的最后一天,我想送兩句話寫給自己看,讀給自己聽。
第一句:三十歲開始,正好呢
轉眼間到了而立之年,心中常常懊悔:自己20歲的時候在干什么,懵懂無知,沒去尋找過心中所愛,白白浪費年少的大好時光。
30歲才開始,30歲才想改變,30歲才想真正追隨自己的內心,是不是晚了點?沒錯,我們是比20歲開始起步晚了10年???0年,長嗎?挺長的,占了我們目前人生的三分之一,長嗎?也不算長,也可能只占了我們總人生的八、九、十,或者更多分之一。
連叔說,十年很好賺回來的,大不了,多活十年嘛。
還有別的方案,多運動,早睡早起,吃的健康,心情愉快,爭取多活幾年,勤奮些,努力些,相當于節約幾年,湊吧湊吧,賺得回來的。
只是既然不滿足現狀,想要改變,就要做好承擔的準備,該吃的苦要吃,該補的課要補,該爬的坡要爬,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但,該有的快樂和回報也一定會有,可能會晚點,但勝在珍貴。
比起那些40歲才想改變,50歲才后悔的人來說,我們是不是幸運多了?畢竟,那句有名的話說得好:種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第二句:只和自己比,真好呀
連叔舉了一個小例子:說到一位小學生第一次考及格,高興地又笑又跳,不僅告訴爺爺奶奶,還激動的告訴自己種的那盆花。隔著屏幕仿佛都能感覺到他的快樂。
連叔評價,這個孩子將來未必能上大學,但他的快樂指數一定比較高。挺感慨的!想想周圍我了解到的,就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孩子到了一個重點高中或重點大學,因為面臨更多比自己成績優異的同學,調整不好自己而抑郁崩潰的,就更別提快樂了。
人人都向往快樂,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很容易不快樂,而不快樂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錯誤的對比,簡稱攀比。現代信息那么發達,讓我們潛意識不由自主的都會和他人對比。別說這個世界上了,就說你的周圍也永遠可以找到任何一個方面都比你好的人,有時刷個朋友圈,內心都會受到程度不一的刺激。
怎么破?好破。向他人學習,和自己對比。
抱著學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優秀和碾壓,你可能更多地感受是慶幸:我又可以學到了;抱著對比的心態看自個兒,你可能更多地感受是激勵:我又變好了一點。他人的優秀和自己的進步,應該是并行的共贏的軌道。
只和自己比,贏過昨天的自己的概率會大很多,我們也會容易快樂許多。畢竟還有一句也很有名的話說得好: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最后送給三十歲的自己:不懊悔,不焦慮,輕松地努力地慢跑在迭代自己的跑道上,千萬別忘了,有事沒事多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