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末和兒子一起讀了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這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讓我思考了很多。選擇這本繪本最初是因為兒子前段時間一直追問地震的問題,總會問我們住的地方會不會發(fā)生地震,直到有一天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兒子講了地震的發(fā)生,地震的預防,地震來臨時我們可以怎么做來保護自己,兒子才對我的答案滿意。而我也意識到兒子應該是對死亡有點擔心害怕,之后的聊天中證實了我的猜測。所以看到這本繪本時決定和兒子一起讀讀,同時想借助樹葉和孩子做一些手工。
? ? ?雖然4周半的兒子對于生命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借助繪本中的圖畫也感受到了樹葉在一年四季的變化,從綠色的葉子到邊緣漸漸變黃,到整片葉子變黃變紅或變紫,最后從樹上落下來。通過這樣一片葉子的經歷來表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的價值。書中的一片葉子提到“我們活著,就是要讓別人過得快樂。我們活著,就要給因為家里太熱,到這里來避暑的老人遮陰,我們活著,就要給孩子們一個陰涼地方,好讓他們來玩。人們到樹下來野餐,在格子臺布上吃東西,我們活著,就要用葉片給他們扇風。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做這些好事情。”在讀繪本的過程中兒子問“生命是什么?”我隨口一說“就是活著”,但是仔細想想總覺得這個答案不太恰當,缺少點什么。缺少生命的價值吧!兒子雖沒有再次追問,但是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再次讀到這本繪本時一定會有新的感悟,就像這幾天我也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一樣。所以過多的我的理解沒有和兒子去談,我想慢慢的和兒子一起在生活中去體會!
? ?
? ? ? 因為我們提前到公園里撿了樹葉,所以晚上讀完繪本我們就用樹葉做了手工。兒子先是用放大鏡觀察了樹葉的構造,然后對不同的樹葉進行了分類。之后我讓兒子仔細觀察同一種樹葉是一模一樣的嗎?兒子看后說“看著一樣,但是實際上不完全一樣”,他還將不同種類的樹葉進行了對比,描述它們的不同。最后我們用樹葉做了拼貼畫~孔雀。兒子很開心,要求我把作品貼到墻上。
? ?第二天我們接著玩樹葉,這次是樹葉拓印~小魚一家。
關于這副畫我要做個說明:這是魚爸爸,魚媽媽和魚寶寶,魚寶寶周圍的藍色框框是護欄,綠色方框是魚的家,家的旁邊是水草,藍色的波浪線是大海。
兒子還給這副畫編了一個小故事:"在蔚藍的大海里住著一群小魚。后來一條鯊魚來了,魚爸爸和魚媽媽因為抱著魚寶寶逃脫不了,就給魚奶奶,魚爺爺,魚姥姥和魚姥爺打電話。魚奶奶,魚爺爺,魚姥姥,魚姥爺又給它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打電話,它們一起把家具搬走,魚爸爸和魚媽媽抱著魚寶寶就逃走了。"故事雖然簡單,但是我很開心,故事中的一些情節(jié)來源于我們家的生活,比如護欄,他的床邊就是有護欄的。
? ? 其實對于這本繪本,讓我對育兒有些反思。當兒子觀察樹葉指出兩片葉子不同時,讓我想到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那么人呢?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所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既然這樣,每個孩子也是獨特的。那我們就不需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尤其是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弱勢去比較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勢,那一定是比不過的。對于孩子來說也要贏的起,輸的起。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 ?繪本中有段對話也深深打動著我,弗雷迪問“既然我們要飄落下去死掉,我們干嗎生長在這里呢?”丹尼爾回答“這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這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這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這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這是為了看到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夠了,足夠了。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離去,但是在活著的時候,我可以感受陽光雨露,感受親情,友情,甚至是雖未謀面,卻志同道合彼此信任的友情……現在擁有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幸福,我想這就夠了!
? ? 所以繪本是適合0-99歲的人,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每天陪伴孩子讀繪本,對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這樣一本繪本更需要我不斷研讀,不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