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關于公司產品研發方面的一些困惑很想和陽哥交流交流,不知道陽哥明天上午或下午什么時候有時間?希望能到公司聊聊天~
一、自己的現狀與困惑
目前,自己已經進行了兩年的產品前端研發,前端實操性方面漸漸有一定的熟練程度。在兩年中除了正常的產品研發之外,核心做了三點工作:①基礎UI標簽文檔的規整撰寫,②對底層前端框架代碼進行優化和擴展,增強功能,便于維護。③通過技術手段簡化代碼書寫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就目前的態勢分析,
一方面,自己在框架變更方面能做的最大價值的事情基本已經輸出完畢,至于文檔的進一步詳盡化補全、基于新需求對基礎UI標簽進行調整,在我看來也都是小修小補的操作了。架子已經搭好,做好傳承工作,日積月累漸漸完善即可。而netiler-ui這套前端框架設計理念也已經基本吃透,使用起來并無新意。
另一方面,我們的用戶關心軟件的用戶體驗,實際上美觀程度在其次,更在意的是軟件設計的行為,即基于業務流程而設計的軟件使用流程,能解決業務需求,操作簡潔、易學,具有操作引導性的軟件會很受歡迎。簡而言之,能用好用有用。我覺得我們軟件的美觀程度方面,基于目前團隊實力來看已經是超過用戶預期的了,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的方面有:如何讓頁面的產出更有效率,如何讓頁面更易被維護?
所以自己在這方面思索很多。時常關注前端工程化、模塊化、單元測試方面的內容,思考如何能進一步優化前后端的工作流。但發現由于這些領域強烈地依賴于nodejs,而自己在這方面尚涉獵不深,實操機會少,且公司的整體前端人員的能力尚不能支撐全面引入nodejs技術棧。所以自己私下探索半天,也不能給公司帶來有效的價值變現,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感回饋。而自己又是一個強烈注重價值感的人。
二、想做出的改變
所以我希望能做一些工作方向上的改變,我想去接觸用戶,從言談舉止中搜集用戶的真實感受,將自己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用戶需求收集、產品的原型設計方面,以增強自己對于產品的理解能力。希望在這方面能得到一些指導。
比如說,平時或周六周日如果有客戶過來交流溝通業務需求,或是我們和客戶做一些有實質性內容的產品需求碰撞會議,希望我能在旁邊進行旁聽。比如說,我也可以參與到前線的需求調研中,在源頭處了解需求,并參與到需求的轉化和產品原型設計中。
用戶講述最原始的需求→需求采集者進行需求搜集→需求整理→業務流程圖→產品原型圖→設計師進行骨肉包裝美化→前端制作。
這每一個環節實際都將最原始的需求進行了一次變換。而在最后前端這個環節,得到的僅僅是一個psd文件。所以前端新手處理問題很容易片面化,缺乏大局觀。比如,我就很想了解整個產品的設計理念,包括產品的功能、所解決的具體業務問題、每條業務的具體流程線,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流程設計、有沒有更好的流程設計。他可能會去詢問上游人員一些產品的設計理念,會去私下進行逆向思考,反推最原始的需求。而我認為缺乏大局觀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這會帶來如下,三點問題:
- 軟件的前端代碼結構(頁面和js上的邏輯劃分)主要依賴于前端對于設計圖的理解。不能說問題很大,但是如果懂整體需求和具體業務線的流程,我相信他會做的更好。
- 軟件的變量命名隨意,又是基于自己對于業務的翻譯,不夠準確專業,沒有緊貼業務線。
- 沒有對產品的整體需求認知和清晰的業務流程線梳理,并形成需求文檔,給后期維護工作帶來困難。(很多時候自己覺得如果我們那些文檔是用于交付的就讓它用于交付的,如果研發人員能有自己的文檔并用于保存其實對后期維護及需求傳遞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很多東西靠經驗也是可以彌補,但是經驗來源于哪里?一方面自己做的產品自己去使用,在使用中自己發現不順手的地方進行調優。而很多我們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面向于客戶,與我們的實際辦公環境而言沒有應用場景。也就缺少了使用的機會。另一方面就是有過產品需求搜集到產品原型制作的經歷。在這個過程會培養出對于軟件設計思維的整體認知,而這樣的思維會幫助前端對于軟件整體的功能達到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之前有過幾次項目壓力,自己細細分析,主要也是與對于產品具體業務流程不清楚有關系。當時,自身不愿主動溝通是最大的問題,這個自己會慢慢改善。
這也讓我意識到技術是為了需求服務的,光關注于技術是不能緊貼實際的,而相反,緊跟實際需求反而能推動自己技術的進步,而且是有方向性有目的性的抬升。
三、對于改變,自己的能力支撐情況
- 自己有比較好的文字功底。比如對于需求對接的會議,可以進行會議紀要。在需求搜集環節中可以很好地記錄信息。
- 溝通的潛力。自己雖然并未表現出善于溝通的一面,但是基于想去了解客戶需求這一明確的目標,溝通能力會得到有效增強,我相信在一定時間的鍛煉會得到提升。
- 產品原型目前雖然沒有設計思路和實踐,但是很愿意去嘗試,覺得這對于鍛煉邏輯思維、理解具體業務流程和認知軟件整體架構方面很有幫助。
四、想深入交流的其他點
問一些自己平時不怎么了解,但是很想去知道的東西。
現將這些好奇點羅列如下:
- 公司的用戶方面。以前我們的用戶也有一些大型國企(如北汽,南汽)。但為什么后來我們逐漸傾向于“服務于部隊”,將目標用戶群鎖定到了軍隊。是因為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次低谷期后,基于當時所擁有的用戶群體以及軍隊的業務領域相對較穩定(相應的技術需求變動不大),而做出的一次企業戰略調整嗎?軍隊用戶、軍隊軟件領域又有哪些規律和特點?
- 軍隊用戶需求(業務)方面。什么是需求調研,我們在做需求調研的時候主要是在搜集什么信息,溝通哪些內容?需求調研是不是更側重于利用服務端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前端知識在這方面是否有價值?能否舉一個具體的需求轉化的例子,即我們是如何提供解決方案來解決用戶提出的需求的。需求具體變現為軟件的過程是怎樣的,大腦是怎么構思的(理清業務流程轉換成原型圖的過程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 國產化。國產化是什么?我們在展示廳里展示的是產品,那么在國產化里面展示的又是什么呢?
- 公司的產品領域方面。據我了解,按業務領域劃分,目前公司的主打軟件有集中管控,top,IM,PCS分別為涉密電子信息處理,辦公自動化,即時通訊,復印打印文件、光盤刻錄幾條業務線提供了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目前積淀的產品財富,那么軍方還有哪些產品領域的可能,我們未來可能會涉足的領域又有哪些?比如目前聯合創編、還有馬上展開的prezi展示軟件,給人一種在做文檔類辦公軟件的感覺,那為什么用戶不選擇用microsoft office或是wps來做展示呢?
- 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與缺陷。優勢是什么?是客戶的忠誠度或建立的客戶關系嗎?我們的競爭對手有哪些?是否有過我們從競爭對手手中搶來客戶的情況?是否有過我們由于產品問題,導致老客戶流失的情況?當前據我了解我們的產品主要是產品穩定性的問題,即新增功能影響舊有功能的正常使用或由于錯誤的修改導致某些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