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問過,有沒有一句話看似平淡,實則驚心動魄。最高票的回答是,‘我們走了一些彎路?!?”
? ? ? ? ? ? ? ? ? ? ? ? ? ? ——題記
(一)
又到八月了,八月又來了。就像往常一樣。
許久不寫字了,很開心,一上來便擠出了一行廢話。哦,或者稍加修飾,正確的廢話。
如果從月份的角度看時間,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就像看一場四百米賽道上的長跑比賽,一圈又一圈,一輪又一輪,就像來了又走的八月,好像一直都毫無改變,卻又像每次碰見都很新鮮。
十年前的八月,我們用講函數和例題的投影儀看奧運,看中國隊不停地奪冠,也看劉翔在屬于自己的一百一十米的賽道上,黯然神傷。
八年前的八月,我打點行裝,動身去往山西?,F在都記得,那會兒看著鐵路兩旁的景致慢慢地從水塘變為水田,再變為麥地的感覺。說不上懵懂,終究是忐忑著一路向北。去看表里山河,也去迎接自己的下一段,從未觸碰過的人生。
五年前的八月,我在陪著一個人經歷司法考試。那時候以為難的是考題,無情的是判官。后來才知道最是無能為力的東西,也最平淡如水。反之亦如是。
兜兜轉轉,又是烈日當空,這個八月仿佛比往時更顯得來勢洶洶。不同面孔不同膚色的人依然前行在他們自己的道路上,偶爾一場捉摸不定的陣雨,路面干了又濕,就像老人曾經講述過的一樣。
(二)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幼兒園順利畢業的人都知道,這句話真的是魯迅說的??捎械朗?,一樣米養百樣人,腳下的路也一樣,明明是一樣的瀝青,一樣的黑壤,一樣的沙石土礫,卻被行道的人們走出了紛繁復雜的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同樣貌。
小時候,老師溫柔的講,我們走的是當時我還不太明白的社會主義的道路,放學后,一群紅領巾開心地涌進校旁循環播放奧特曼的小賣部;
長大點,腳下的路成了一座獨木橋,長輩們告誡,親友們期許,同伴們奮進。到達對岸才發現,曾經腦海中的千萬人,終究不過是自己和自己的賽跑,行百里者半九十,沒有輸給自己有時候也就算是贏了,全世界;
在后來路旁的風景多了,眼前的岔路也多了。時常,同行的伙伴眨巴眼兒的功夫便在某個路口上相互作著揖分道揚鑣。
也曾在自覺泥潭深陷的時候,羨慕著旁邊岔路的兄弟能一騎絕塵,也曾在角落里目睹那些“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唏噓故事。
可是道聽途說、光怪陸離的,終究是故事。被路上的荊棘扎過才能流出自己的血,在重巒煙瘴中迷失過,才能發現自己的終南捷徑。
我有羊腸小道,足以踏遍余生。
(三)
很少有人喜歡彎路,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普世法則照搬硬抄到人類社會又顯得過于冰冷鐵血而不知變通。剛過易折,人血肉之軀的溫暖終究不能放縱我們自己活成一道筆直的冷漠刀鋒。
曲折必定不易,但卻可以精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只要太陽照常升起,這個星球上向來沒有什么新鮮事。
我們都是被動地來到這條道路的起點,所幸,二十六年間慢慢有了選擇一些岔路的能力。有時候也懂得了不去走進那一些一覽無余的路口,而是選擇一些從未見過的風景,哪怕略顯荒涼不毛。
也曾艷羨過那些自帶前輩“導航”的風流弟子??赊D念一想,換來這圖形詳實的人生地圖,前人的腳背上也必定是創傷累累。
無所謂公平,更多的是天性吧。
所以更加致敬那些勇于直面殘酷的行者,無論是山間小道上一個人撐起一個家的佝僂背影,還是各行各業的山尖上,無言前行的孤膽英雄。
成年人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只是希望大家都還能記得孩童目光中朝陽的模樣,還能在櫛風沐雨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笑魘如花。
深深淺淺,高高低低,平安喜樂,壯志悲戚,又一年。
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道路上撞見生命的美麗。
再見!二十六。
你好!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