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在一家翻譯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
初出茅廬,做事情總是格外小心。當時公司里有個李大姐,負責材料設計的工作。
熟悉了之后,我總是能在辦公室聽到從她那邊“飄”來的聲音。
那個廣告公司的負責人,到現(xiàn)在都沒給我回復,真是不負責任。
主任臨下班時一下子交給我好多工作,都還催得很急,簡直毫無人性。
今天早上騎車來的時候,紅綠燈有點多,害我上班遲到了,全勤獎沒了。
如此種種,工作、領導、家庭,每天都能聽到她抱怨不止一次。還總是喜歡拉著我們這些剛畢業(yè)的學生,說東說西。
最后的結果是,大家都漸漸疏遠了她。
《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提到:長期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圍的人放逐,因為他們發(fā)覺自己的能量都被這個抱怨者榨干了。
而生活中的這個小細節(jié),也最容易招人反感。
但我們的周遭或多或少的都會出現(xiàn)抱怨的聲音,明知道抱怨不好,為什么許多人還一直喋喋不休地抱怨著?
一、尋求關注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受,和一個陌生人一起乘坐電梯時會讓我們覺得相當不舒服,我們和他這么近,卻沒有任何關系。
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建立起一種聯(lián)系,而大多數(shù)人都會動用能想到的方法去搭建一座橋梁。
通常,他們會用抱怨,會用埋怨天氣來發(fā)表一段負面的評論:
這天氣,也太糟糕了吧,雨什么時候能停?。?/p>
這種方式試圖承認對方并引導出一種回應,這時,緊張的氣氛就被打破了,彼此之間也建立了聯(lián)系,雙方都得到了承認。
二、推卸責任
你可能認識一些人,他們曾向你抱怨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或許你發(fā)現(xiàn),假如你給了他一個建議,告訴他這樣做可能有幫助,他立馬嗤之以鼻,反過來告訴你,你的建議不會管用的。
然后你又給了他另一個建議,而他會再次否認你這個建議,抱怨你的想法不切實際。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其實并不想改變現(xiàn)狀,而是想讓你去作為證人,去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這樣他們就可以脫身了,就成了受害者和犧牲品。
三、引人羨慕
很多抱怨背后,都隱藏著一種對自身優(yōu)越感的夸耀。
那些抱怨者在向你暗示:“你看,我還是很高大上的吧。”
前段時間在路邊喝咖啡的時候,聽到隔壁桌的兩位女士在聊天。
A盯著手上的戒指說:“哎,我老公給我買的鉆戒真的好小。”
但我分明看到B手上的鉆戒更不起眼,于是B沉默了。
人們有時候為了讓別人羨慕自己,就會開始抱怨,所以從本質(zhì)上來看,抱怨是一種變相吹噓。
你或許正在消極地談論著某個人,可是你真正想說的是自己比他強,你希望別人能夠欣賞你的優(yōu)越性。
四、操控力
在各種關系中,人們會用抱怨把你拉到他那邊,讓你和他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便獲得贏別人的力量。
在家庭生活中,你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的母親向你抱怨父親的不著家,以確保一旦爭吵來臨的時候,你是站在她那邊的。
我們也經(jīng)常會被這樣的抱怨而左右,從而輕易地順從他人。
五、找借口
有些人在工作還沒開始前就先抱怨一番:“這工作真讓人頭疼?!碧热艄ぷ鹘Y果糟糕也有理由辯解。
也有人會經(jīng)常抱怨工作環(huán)境,目的是為了轉(zhuǎn)移上司的注意力,別將焦點放在自己的糟糕工作上。
他們一再對工作條件做出負面評價,表明自己是被迫工作的,這樣一來,即使成效低于標準,也能逃脫責罰。
但我們都不是圣人,總會有想要抱怨生活的時候,那么此時該如何有效解決呢?
一、就事論事,不偏不倚
當我們與別人對話時,雖然是想要及時“處理”問題,但是如果向?qū)Ψ奖г沽?,那就是在“釋放情緒”,而不是“處理”。
所以,當我們與他人之間產(chǎn)生爭議時,只有直接找對方談,事情才能真正解決。
“處理”涉及到改變,改變的對象是你自己,而不是與你發(fā)生問題的人,也不是和你處理問題的人。
當處理某件事情時,要捫心自問:“我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改觀現(xiàn)狀嗎?”
在處理問題的途中,你會發(fā)現(xiàn)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但重要的是,千萬別把它們視為缺陷,它們只是需要更正的行為罷了。
“處理”不是將責任推卸給他人,也不是攬到自己身上。究責會抹殺一切希望,真實情況卻不一定會好轉(zhuǎn)。
身邊有兩位女性朋友,過去都曾因為男人變心而心灰意冷,很讓人同情。
其中一個女人從此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受害者,一直怨聲載道。
另一個女人則走出了陰影,她制訂了一個標準,作為衡量未來愛情中可接受的行為尺度。
發(fā)現(xiàn)另一半不忠后,第一個女人向所有人哭訴自己的不幸,聽她傾訴的人都很同情她,她得到了別人的關注,她的身邊也聚攏了一些曾被男人欺騙過的女人,這也使她形成了一種看法:男人都會變心。
而另一個女人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她下決心只與一心一意的男人交往,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婚十幾年,夫妻之間彼此都很忠誠。
第二個女人的做法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都展示在丈夫面前,減少她拈花惹草的可能。即使與丈夫發(fā)生矛盾,也從不抱怨,而是與其深入溝通,用心傾聽。
由此可見,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感情,把感情從陰暗中釋放出來,到光明的所在,才能消除。
二、與自己達成和解
人的痛苦多半是自找的。
有人在婚姻中受挫,有人在事業(yè)中受到打擊,也有人在親情中受到創(chuàng)傷,于是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為什么我的人生這么悲慘,我真是個loser。
你如果認為自己在以前的關系中一敗涂地的話,很容易把“l(fā)oser”的標簽打在自己頭上。
但這只是意味著過去的關系結束了,你將會擁有一段新的關系,一段新的旅程。
任何關系其實都是四種關系同時發(fā)生:
1、你與他人的關系——他人吸引你的地方,你腦海中呈現(xiàn)的他人的圖像。
2、他人與你的關系——你吸引他們的地方,他們腦海中呈現(xiàn)的你的圖像。
3、你與自己的關系——你認為自己身上有魅力的地方,腦海中對自己的印象。
4、他人與他自己的關系——他人腦海中對自己的印象。
這四段關系中最需要療愈的就是你與自己的關系。
如果你與自己的關系完好無損,那么你與他人的關系也會發(fā)生連帶效應,而他人也會以更加正面的形象與你共處。
如果你與自己的關系基礎堅實,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與別人的關系也很容易經(jīng)營。
所有與他人的關系,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你與自己關系的反饋。
如果愛跟自己生氣,那你也會氣惱他人。如果對自己一切要求完美,那么對別人也會是完美主義者。
如果你定義自己是“沒價值”、“懶惰”,那你會吸引來持同樣想法的人。
要達成不抱怨的關系,你必須對自己的所有關系擔起責任,并且還需要積極地轉(zhuǎn)變這個關系。
所有人的生活幾乎無一例外,都有過悲痛的經(jīng)歷。
你現(xiàn)在一定希望改變過去做過的某些事,也一定希望他人加諸于你身上的事情從未發(fā)生過。
我們與他人產(chǎn)生爭執(zhí),無非是彼此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事情既然發(fā)生了,那一定有必然的理由。
如果你愿意花時間探索一番,肯定會給我們本身帶來成長。
參考書籍:《不抱怨的世界》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作者:haruko,一個老電影愛好者。
本文首發(fā)精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