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說,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睡著了。你認識的每一個人,看見的每一個人,和你說話的每一個人。只有少數人是醒著的,他們活在持續(xù)徹底的驚奇中。
? ? ? ——帕特麗夏(梅格·瑞恩飾),電影《跳火山的人》
引言
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過那么讓我如當頭棒喝:你要活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一灘肉,和一團混亂不清的情緒。
《黑客帝國》中,人是腦子上插著管子活在虛幻中的生物電池。
《自私的基因》說,自我意識是這個宇宙中最稀缺的,幾乎不可能的存在。
佛說,一切的實物都沒有“自我”,因緣消散便不復存在,人也是,只有你的靈魂(即意識)真正存在。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我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我要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今天,自律用承擔責任、承諾改變與采取行動帶你活成一個真正的人。
承擔責任是什么?
承擔責任是承擔自己成長的責任。
負責任,我們曾經談了多少回但是往往都只是空談,因為我們對它的了解但是一個大詞,卻不是一個能落地的行為,因為我們不知道:
責任=身份+標準+行動
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用一些話術,其實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你在這個事情中是一個什么身份?”
“還有么?”xn
“你是一個……,那這件事你是什么標準”
(把這些寫下來,放在自己面前)
“你既然定下來了這些標準,你要做哪些事情讓這些標準達成呢?”
問完之后就已經明晰了所要要行動的事情,而且也因為對自己的責任感讓自己賦滿能量,所以昨天說的,教練能通過簡單的問題把能量轉向,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說自己的身份是一個普通人,我們可能就一身的懶癌說發(fā)作就發(fā)作,把自己所有的計劃安排拖到不能再拖,再用焦慮把自己壓垮,但是如果我們是一個明白“六大元規(guī)范”的人,我們就會自己行動起來,以高標準積極主動快速的完成,并且還會本質導向的奔著核心行動,并從中積累出經驗到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中,并發(fā)布作品聲音。
人和人的差別是巨大的,自己和自己,也會因為對自己的身份認識的不同而天差地別。
身份的關鍵是要澄清
我們越長大身份就越多,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住自己當下的身份,很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反過來,我們可能才是能一直抓住當下的本質去行動的人。
這讓我反思,以后時刻問自己“我的身份是什么?還有么?還有嗎還有嗎?”,或許比問“此刻我應該做什么”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因為澄清了身份,該做什么也就自然明白了,而且還因為身份被賦予了責任的能量,我認為這不失為調整自己日常系統規(guī)則的一大步。
其實不止是自己對自己的身份要明確,人與人之間溝通也是,如果我們不能用一致的身份溝通,我們就不能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
活成一個真正的人,或許“人”本身也是一種身份,要求我們不能茹毛飲血殺人如麻,有基本的道德和文明。如此這般思考下去,真是讓人如夢初醒,我們一直都是有標準的,我們生而為人即使最沒有標準也是人的標準,而如果我們每次行動之前問自己要在“人”的前面加上什么形容詞,就會讓行動整個變得不同。
如何設定高標準,為什么要設定要標準
很多人或許都掉進過這個深坑:我掌握的東西越多,我越有競爭力——其實深度才是最關鍵的。多而不精,你身上還是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標簽,那有什么用呢。
而高度和深度是由你設定的標準決定的。
以后,如果一個事情擺在我面前,我會告訴自己我是一個明白積極主動的人,其實如果光真的能做到這一點,人生就已經有大不同。
標準這件事情是由視野范圍,如果我僅僅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每天看一會兒書、看看微信文章里的干貨,刷刷知乎,我就會覺得我已經在成長了,但是我進入了幸福進化俱樂部,我的視野就已經發(fā)生了改變,我看到有這么多小伙伴能做得這么好,我對自己的設定的標準也直接發(fā)生了改變,環(huán)境之所以能改變人,或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改變了人的視野吧。
我們的標準高,我們投入的多,但是我們積累的效應得也最快;
我們的標準高,我們的護城河也會深;
我們的標準高,因為做得多不如做得精;
我們的標準高,標準還是可以遷移的;
我們的標準高,我們的天花板也就會高,讓我們一直努力都不會碰頭。
高標準有如此多的好處,關鍵看我們對自己的高標準是否能落地,如果只是記下來“我該這么做”,那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一下就做到行動起來才怪呢,那么,行動中又有什么學問呢?
行動這件事情:動詞+主要內容+關鍵資源
第一個動詞能激發(fā)我們的動機,而主要內容幫我們明晰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而重頭戲在于關鍵資源——給你一個解決之道,不再苦守和碰壁。
記錄下要采取的行動時就思考有什么資源能達成它,資源不一定是金錢人脈,資源也是你的知識和工具,能幫你快速找到突破口和捷徑。
我有很深的體會,如果我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調用起我學到的東西,整個事前的效率都會提升
而且,另一方面看,不止針對事情我們能做得更快更好,我們還能通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把它們內化,并且通過行動效率提升這個獎勵讓我們對這個行為的觸發(fā)器更加靈敏,慢慢好像一個習慣也順便養(yǎng)成了呢。
在高要求里行動,每一次戰(zhàn)勝自己,自己就強大了一次,像是每一次磨礪寶劍都會變得更鋒利,解決完了上面的一些,行動不再有從前那么難,多么感激自律給我們的一切,行動,然后帶來結果,帶來成長,帶來新的自己。
表到底怎么填?
直面現實=情緒+問題
我們往往填的“遇到xx問”不是直面現實,直面現實是情緒+問題,所以要用“我當下是什么情緒,我當下遇到的是什么問題”的話術來問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把情緒分開,我們很容易陷入到情緒的裹縛作用中,無法跳出來,接下來寫的也不能清晰了,雖然這個思考過程很難,可以說要絞盡腦汁,但是如果不以高要求要求自己完成,后面的填寫或許都不能針對問題而是帶有情緒的填寫了,效果也就不能保證。
承擔責任=身份+標準
正如剛才所言,如此才能落地。
承諾改變=一兩天一點點xN
改變咒語:“我看見了你的改變,改變不需要很大,但要一直改變”
改變是一點點發(fā)生的,不是宏圖大志,這是后來失敗的重大風險,只要一兩天,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的改變,看到改變,這就是我們的“獎勵”,接下來我們TMBRT循環(huán)就會帶我們一直改變。
采取行動=落地+生根
行動需要能落地,我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發(fā)生改變,才能達到標準,才能符合自己的身份。
比如下面是自己的例子:
寫下來,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技能,當我們的情緒反反復復的出現的時候,我們用寫下來,把滿足感推遲一下,跟著表格的填寫理清思路,從直面現實到采取行動、形成新循環(huán),真的就有所改變,情緒不再困擾,而是成為力量。想想后面還有“寫下來”訓練營就很期待和開心呀。
走了一段又一段,發(fā)現果然只要相信俱樂部就好了,接下來,努力把自律變成自己的元習慣,然后帶著自律,和俱樂部一起走上持續(xù)高效能的個人成長之路。在一起,一輩子,同進化,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