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數人都一樣,對數學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是沒辦法,考研躲也躲不過去,那就看看這位前輩的零基礎到148分的備考經驗吧。 ?寫在前面 一戰南開管科,悲催的英語差一分,二戰天大管科412,就數學好點,在此分享一下經驗。 ?復習經歷及方法 大三上學期很快就結束了,想起了考研,可是我連極限是什么都分不清,更別說“高數是哪顆樹”了,于是拾起了寢室角落里的高數課本、線代及概率,一放寒假就回家了,當時什么全書什么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考著三門。剛開始看課本,各種痛苦啊,極限部分就廢了好幾天,沒辦法,誰讓咱大一時上課不聽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慢慢就習慣了,于是就開始啃,一格定理一個例題的研究,然后做下課后習題,不會沒關系,不是有答案嗎?由于學不下去,我使勁找讓自己對學習感興趣的方法,到了快開學了才看完了線代,概率一點沒看。 開學之后先玩了幾天,感覺沒有一個假期能有這么痛快,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幼時學乘法表的感覺。數學這種客觀性很強東西其實是不難的,那些感覺難的人其實是一般都是計算出了問題,因為它的答案是很固定的,一不小心就錯了。 一直看著課本,直到看完概率,后來才發現我們專業可以考數三,很多不用看的,一直到了五月份才知道有個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剛看這個全書的時候,感覺怎么前段時間看的課本東西全忘了,于是一邊對照著課本(再看看定理及例題就行,習題沒再做)然后系統的復習了一遍。 這個時候英語就記記單詞,專業課偶爾看下,政治又不用看,不看數學看什么。一只花費了接近兩個月才看完全書,題目一定要自己動手寫寫,不會也沒關系,有答案的,順便上了學校的數學輔導班。看的時候不會為了看每道題都會不會做,是看每個知識點理不理解,把自己容易模糊的畫上,以備以后再看,又不是考原題,先弄懂解題方法就OK了,就這樣持續到暑假。 到了暑假,報了個輔導班。后來感覺他就在講題或者念課本,而且有點偏難,還不如剩下時間了自己找題做自己參悟。這個時候全書看了兩遍了,第二遍看得很快,就是查查以前畫的不太明白的地方,沒必要再一個題一個題的做,因為那是外面有很多題了,就買了660T,只有填空選擇,剛開始做很多不會的,當時很崩潰,就一邊做一邊翻全書,給自己規定好時間,實在不會就看答案。 ?做真題 真題是在過了暑假才買的,個人感覺只有先把基礎弄好才可以試試這些模擬題。剛開始做了一套,感覺不是公式忘了就是計算錯了,于是沒做一套就得翻翻全書上相關知識點,爭取在政治大剛出來前或十月一左右做完真題,如果有想法也可以留一套做最后訓練用。 ?整理總結 到了十月份,這時候學習數學的時間就要減少了,建議每兩天一套題,限時做完,然后總結,整理備忘錄,不是讓你抄原題,讓你把自己遺忘的知識點記下來或者是新的解題方法,不會的順便翻全書,先這樣看看自己能堅持幾套,這樣下來不管你堅持了幾天你都會發現自己的收獲,我就把中午的時間分配給了數學,每天做一套題。做套題的目的不是看你得多少分,是看你哪個地方錯了,找出原因,如果全對了這套題就失去它的意義了,如果你怕打擊自己,盡量不要去找那些400T那種很難的,就是找那些簡單的,真題就可以當模擬用。 就這樣到了差不多快十二月份了,再回顧一下基礎的全書,這時你會發現原來不會的你差不多都會了,而有些以前會的你又忘了,這種以前能會,再稍微看下不就又會了嗎。這時候給數學的時間不能太多,前提是你以前已經給數學已經很多時間了,剩下的日子,每隔一天做套題,順便翻翻遺漏知識(備忘錄),等你做的實在麻木或者沒題做了,你可以看看那些超越135什么的,這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做了這么多套題,該考察的你都見過了,不會的也整理下來了,這樣就快差不多了,考前二十天在看下全書,不是讓你全看那些題,就是看看以前畫的容易模糊的地方,知識點等等,這樣節省時間。 ?考試技巧 我再說一下考試的技巧吧,我喜歡快做,這樣能給自己留下充足的時間檢查,這個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計算錯誤,計算速度方面要多通過做套題限時訓練(我一般都規定不到兩小時做完),誰都不可能一次性就全對的,都是通過檢查排除計算錯誤的。
二戰時很痛苦的,尤其是從數三到數一,其實學習方法都一樣,都是要多做題,做好是套題,你想想,輔導書上就那幾個題看來看去就那樣,可是把他轉到套題中,效果能一樣嗎,要自己親自動手做。我算了算,加上真題,我每年都會做大約六十套題,得分不及格的也有滿分的也有,這些無所謂,關鍵是自己做了這套所獲得的東西,套題網上或市場都有的,比如合工大五套、400T、陳文燈的模擬等等很多的。
;fo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