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钡谝环N的無知是連字母都沒有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了許多書。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伯稱這種人是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
希臘人給這種集閱讀與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種特別稱呼,這也可運用在任何年紀,好讀書卻讀不懂的人身上。他們就叫“半瓶醋”。
為什麼許多人認為,比起輔助型學習,思考與非輔助型或研究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更有關聯,是因為他們假定閱讀與傾聽是絲毫不需要花力氣的事。
我們稱之為層次,而不稱為種類的原因是,嚴格來說,種類是樣樣都不相同的,而層次卻是再高的層次也包含了較低層次的特性。
佛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祇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大學的文憑應該代表著一般大學生畢業生的閱讀水平,不但能夠閱讀任何一種普通的資料,還能針對任何一種主題做個人的研究。
無限制的受教育機會是一個社會能提供給人們最有價值的服務。
略讀或粗讀是檢視閱讀的第一個子層次。你腦中的目標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其次,就算你決定了不再多花時間仔細閱讀這本書,略讀也能告訴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事。
不要忽略最后兩三頁,因為可能有作者整理的觀點。
無論如何,任何複雜的工具其實都比不上你的一雙手來得有用,你可以利用雙手訓練自己的眼睛,跟著章節段落移動得越來越快,你可以自己做這樣的訓練: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
理解力,是比回答書本內容一些簡單問題還要多一點的東西。那種有限的理解力,不過是小學生回答“這是在說什麼?”之類問題的程度而已。一個讀者要能夠正確地回答許多更進一步的問題,才表示有更高一層的理解力。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于滿足與理解。
最后,在第一次閱讀一本難讀的書時,不要企圖瞭解每一個字句。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后你儘可能地找出答案)。
人們在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打瞌睡,并不是讀書的本身在讓他們疲倦,而是因為他們欠缺有效運用自我提昇的技巧,在挫敗中產生了沮喪,因而才感到厭倦。
俗話說:“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穫?!?/p>
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他是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所謂藝術或技巧,只屬于那個能養成習慣,而且能依照規則來運作的人。
嚴格來說,對藝術家或雕塑家而言,世界上并沒有最終的、不可打破的規則。但是畫家或雕塑家一定要依循某些規則,否則他就沒辦法完成他想要做的作品了。
為了要忘掉這些單一的動作,一開始你必須先分別學會每一個單一的動作。
規則的多樣化,意味著要養成一個習慣的複雜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許多個不同的習慣。在到達一個程度時,每個分開的動作自然會壓縮、連結起來,變成一個完整的動作。當所有相關動作都能相當自然的做出來時,你就已經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了。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任何一本書,如果主要的內容是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推斷所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這些主張是有根據的,有道理的,那這種書傳達知識的書,就是一本論說性的書。
實用是與某種有效的做法有關,不管是立即或長程的功效。而理論所關注的卻是去明白或瞭解某件事。
質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論,而質疑任何事的目的,卻是實用。
歷史的本質就是口述的故事,歷史是某個特殊事件的知識,不只存在于過去,而且還歷經時代的不同有一連串的演變。歷史家在描述歷史時,通常會帶有個人色彩——個人的評論、觀察或意見。
歷史就是在處理一些發生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真實事件。
《如何閱讀一本書》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作者在此之前講述了分析閱讀第一階段的四個規則,主要在於掌握大綱?,F在進入第二階段,目標在於詮釋意圖,可分為兩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