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朋友圈里流行著“那些沒有把你打倒的,必將成就更好的你”。誠如《老人與海》里的桑迪亞哥,時常重復著,“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您盡可以毀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老漁夫的大馬林魚相繼被鯊魚吃掉,只剩下骨頭后,他依然拖著巨大的殘骸回到海灘,表面上看似老人并未成功,但他從不認輸,獨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八十幾天,終于帶著光榮“滿載而歸”,讓老人重回曾經(jīng)的崢嶸歲月才有的激情和斗志,才有了在酒館里和人自豪交流的資本。
然而那些沒有把你打倒的,真的會成就更好的你嗎?
我們必須客觀辯證地看待。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因為曾經(jīng)遭受了打擊,就會吸取教訓,便不會再發(fā)生接二連三的打擊了。又或者,那些曾經(jīng)打擊過你的,必將卷土重來,成為你人生道路中揮之不去的夢魘。這是關乎人性的一個難題,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性格模式控制下的結果,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做類似的很蠢的事情,即使你下次發(fā)誓,再也不怎么怎么樣了,但過一段時間,故技重施,原來問題是怎么困住你的,這次照樣地困住你。當我們總在感嘆自己的運氣太差,紛紛后悔自己不該“下凡來的”,但一邊又羨慕著別人的超級好運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就是你學習事業(yè)上的絆腳石——性格中的缺陷。
心理學知識認為,氣質(zhì)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但性格卻有好壞之分。氣質(zhì)是遺傳下來的基因,而性格是受社會影響的產(chǎn)物。兩者在形成的過程中,都有一些不好的因素,隨著這些因素的不斷被強化,一個個人性的弱點出現(xiàn),并且很難戒掉。
就拿拖延癥來說,這可謂是我性格中的一大毒瘤,危害了我許久。尤其是現(xiàn)在尤為嚴重,比如我的寫論文過程,就是我拖著拖延癥后期的步子,一步一步爬著前行。本來定于六月份的的論文初稿,我偏偏是起步很早,但是中間斷斷續(xù)續(xù),不急不忙地,高興時寫一點,不高興時寫一點,直到快到交初稿的日期了,我才開始著急,但是懶散已經(jīng)成了我生活的常態(tài)了,我沒有辦法完全集中我的注意力了,最后,在趕稿的日子里,天天吃不好睡不好,邏輯思維能力本來就不太強,一著急更不愿意去獨立思考了。所以,結果可想而知。但是當初稿并沒有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的時候,而是提出種種建設性意見時,心里慢慢松懈下來。一個假期,改論文綽綽有余,但是我就是要拖到,催交終稿的時候,又是一輪惡性循環(huán),因而,壞的情緒狀態(tài)又重新回到我的身上,我深感自己的有心無力與內(nèi)心深處的懶惰,卻只能任由發(fā)展。
所以,在我身上驗證的結果是,那些沒有把我打倒的,必將卷土重來。
(至于解決辦法呢,我就等到下次再來更新,上下眼皮親熱得都難舍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