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總結文件命令篇第一章

命令總結之文件命令篇

  • 此命令總結會分幾篇
  • 文件命令篇
  • 系統命令篇
  • 組權限命令篇
  • 特殊命令篇
  •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0日
    -由于資料過多可能會分很多篇章

文件命令

cd

  • cd 用來切換路徑
[root@localhost ~]# cd /home/    #切換到home目錄

[root@localhost home]# cd -      #返回切換到home前的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       #切換到上一級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         #切換當前用戶的home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      # 系統根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 root根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     #返回上上一層目錄 

ls

  • ls查看目錄或當前目錄或文件屬性等詳細信息

用法:ls [選項]... [文件]...

[root@rudder ~]# ls
bak  tank

[root@rudder ~]# ls -l
總用量 8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4月 27 12:34 bak
drwxr-xr-x 4 tnak tnak 4096  4月 28 14:25 tank
[root@localhost ~]#  ls /bin       #查看bin目錄下的文件
arch                  dnsdomainname  kbd_mode         pgawk    tar
awk                   doexec         keyctl           ping     taskset
basename              domainname     kill             ping6    touch
bash                  dumpkeys       link             ps       tracepath
cat                   echo           ln               pwd      tracepath6
[root@localhost ~]# ls -d */    #列出當前所有目錄
block/  bus/   cpu/   fd/         input/   net/  raw/  snd/
[root@localhost ~]#  ll -Z -d /var/www/html/ 

drwxr-xr-x.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httpd_sys_content_t:s0 /var/www/html/

[root@localhost ~]# ll -Z install.log 

-rw-r--r--.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install.log
[root@localhost ~]#  df -a    #顯示所有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ls -l     #顯示當前目錄內容的長列表
總用量 12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674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lh    #不以字節方式顯示文件大小
總用量 12K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6K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ihS   #顯示文件大小之后,從大到小排序
264672 app.config.php  264673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l --block-size=M    #使用MB作為單位,文件大小
總用量 1M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1M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1M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a     #顯示隱藏文件
.  ..  app.config.php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d */     #只列出目錄
admin/  etc/  lib/  resource/  server/  tools/  tpls/
[root@localhost ~]#   ls -g    #不打印所有者信息
總用量 12
-rwxrwxrwx 1 apache 4674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apache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lG   #不打印組信息
總用量 12
-rwxrwxrwx 1 apache 4674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apache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n    #打印UID和GID 
總用量 12
-rwxrwxrwx 1 48 48 4674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rwxrwxrwx 1 48 48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li   #打印每個文件的索引號 
總用量 12
264672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674 8月  23 14:21 app.config.php
264673 -rwxrwxrwx 1 apache apache  442 8月  23 14:26 db.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p   #目錄增加 / (斜線) 
admin/  etc/  lib/  resource/  server/  tools/  tpls/
[root@localhost ~]#  ls -r     #按時間倒排序
db.config.php  app.config.php
[root@localhost ~]#  ls -R    #遞歸列出子目錄 
.:
  phpass  phpthumb  

./phpass:
PasswordHash.php

./phpthumb:
GdThumb.inc.php  PhpThumb.inc.php  README.md  ThumbBase.inc.php  ThumbLib.php  thumb_plugins

./phpthumb/thumb_plugins:
gd_reflection.inc.php

./restfullyii:
components  views
[root@localhost ~]# ls -lx    #擴展名排序
anaconda-ks.cfg       Desktop  Documents  Downloads
initial-setup-ks.cfg  Music    Pictures   Public
Templates             Videos   
[root@localhost ~]# ls -lt  #按修改時間倒排序
total 8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Document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Musi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Picture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Publi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Video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Download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Jun 10 03:37 Templates
-rw-r--r--. 1 root root 1621 Jun 10 03:24 initial-setup-ks.cfg
-rw-------. 1 root root 1590 Jun 10 01:54 anaconda-ks.cfg   

dir

  • 用法:dir [選項]... [文件]
[root@localhost ~]#dir
bak  tank
[root@localhost ~]# dir -l
總用量 8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4月 27 12:34 bak
drwxr-xr-x 4 tnak tnak 4096  4月 28 14:25 tank

touch

  • 用法:touch [選項]... 文件
[root@localhost ~]# touch test.php           #將test.php的檔案時間改為,當前時間
[root@localhost ~]# touch -c -t 05061803 test.php     #將檔案時間改為,5月6日18點3分
[root@localhost ~]# touch -r abc.php test.php         #將test.php檔案改成跟abc.php一樣
[root@localhost ~]# touch -d "2 days ago" test.php   #將test.php日期修改為2天以前

cp

用法:cp [選項]... [-T] 源文件 目標文件

  • 或:cp [選項]... 源文件... 目錄
  • 或:cp [選項]... -t 目錄 源文件...
  • 將源文件復制至目標文件,或將多個源文件復制至目標目錄
[root@localhost ~]# cp -p test.rb /home/test   #將test.rb copy到test目錄,并且保留原文件的屬性
[root@localhost ~]# cp -r Dir/ /home/test      #將Dir目錄copy到test目錄下
[root@localhost ~]#cp -fr Dir/* /home/test    #將Dir下面的所有文件強制copy到test目錄下
[root@localhost www]# cp test.rb{,.bak}          #備份test.rb,并在尾部加上.bak后綴
[root@localhost ~]# cp -u -v file1 file2   #復制文件,只有源文件較目的文件的修改時間新時,才復制文件
[root@localhost ~]# cp file1 file2    #將文件file1復制成文件file2
[root@localhost ~]# cp -i file1 file2   #采用交互方式將文件file1復制成文件file2
[root@localhost ~]# cp -f file1 file2    
#將文件file1復制成file2,因為目的文件已經存在,所以指定使用強制復制的模式
[root@localhost ~]# cp -R file1 file2    #將目錄dir1復制成目錄dir2
[root@localhost ~]# cp -R file1 file2 file3 dir1 dir2   
#同時將文件file1、file2、file3與目錄dir1復制到dir2
[root@localhost ~]# cp -p a.txt tmp/   #復制時保留文件屬性
[root@localhost ~]# cp -P  /var/tmp/a.txt  ./temp/    #復制時保留文件的目錄結構
[root@localhost ~]# cp -b a.txt tmp/    #復制時產生備份文件
[root@localhost ~]# cp -b -V t   a.txt /tmp     #復制時產生備份文件,尾標 ~1~格式
[root@localhost ~]# cp -b -S _bak a.txt /tmp    #指定備份文件尾標  

mv

用法:mv [選項]... [-T] 源文件 目標文件
 或:mv [選項]... 源文件... 目錄
 或:mv [選項]... -t 目錄 源文件...
將源文件重命名為目標文件,或將源文件移動至指定目錄

[root@localhost ~]# mv abc abc.php  #將abc移動成abc.php
[root@localhost ~]# mv test.php{,.sh}  #將test.php增加后輟
[root@localhost ~]# mv -t ./database 1.sql    #將1.sql移動到database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mv aaa bbb  #將目錄或者文件重命名,如果存在bbb目錄,則是將aaa移到bbb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su root
Password: 
[root@localhost home]# mv home php
[root@localhost home]# ls
flitrue php

rename

rename 用于 對文件進行命名管理,可進行批量命名并支持正則表達式, rename命令存在兩個版本用法上有所區別 一個是 C語言版本支持通配符,另一個是 Perl版本.支持正則表達式

[root@localhost ~]# rename 's/\.sh/\.php/' *        #將當前目錄下.sh后綴的文件,變成.php
[root@localhost ~]#rename 's/$/\.bak/' /home/www/*.php     #給www目錄下的.php加上bak后綴
[root@localhost ~]# rename 's/^/bak_/' *.bin     #給當前目錄下的.bin后綴文件加上bak_前綴
[root@localhost ~]# rename 's/\.bin$//' *       #批量刪除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的.bin 后綴
[root@localhost ~]# rename 's/A-Z/a-z/' *       #修改當前目錄所有文件名為小寫

mkdir

用法:mkdir [選項]... 目錄...
若指定目錄不存在則創建目錄。

[root@localhost ~]# mkdir aaa   #創建目錄
[root@localhost ~]# mkdir -m a=rw bbb   #創建指定屬性的目錄
[root@localhost ~]# mkdir -p 111/abc   #創建目錄,父目錄存在,建之
[root@localhost ~]# mkdir -v test1    #創建目錄,并顯示詳細信息
mkdir: 已創建目錄 "test1"
[root@localhost ~]# mkdir -p /ms/{sales,hr,web}    #創建一個名為/ms的目錄,其中有sales、hr、web的子目錄 

rmdir

用法:rmdir [選項]... 目錄...
刪除指定的空目錄。

[root@localhost ~]# rmdir test            #刪除test目錄,注意必須是空目錄
[root@localhost ~]# rmdir -p a/b/c        #刪除指定目錄及其上級文件夾

rm

用法:rm [選項]... 文件...
刪除 (unlink) 文件。

[root@localhost ~]# rm test.php        #刪除文件需要確認
[root@localhost ~]# rm -f test.php     #強制刪除文件不確認
[root@localhost ~]# rm -rfv ./test     #強制刪除當前的test目錄,并顯示刪除的詳細過程
[root@localhost ~]# rm -rf expect-5.43   #參數表示遞歸強制刪除非空文件夾

tree

  • 顯示目錄樹進程 使用以前需要輸入 yum install tree 來下載
[root@localhost ~]# tree -L 2     #-L n 只顯示 n 層目錄 (n 為數字)
.
├── anaconda-ks.cfg
├── Desktop
├── Documents
├── Downloads
├── initial-setup-ks.cfg
├── Music
├── Pictures
├── Public
├── Templates
└── Videos
[root@localhost ~]# tree -t     #-t 用文件和目錄的更改時間排序
.
├── Desktop
├── Documents
├── Downloads
├── Music
├── Pictures
├── Public
├── Templates
├── Videos
├── initial-setup-ks.cfg
└── anaconda-ks.cfg
[root@localhost ~]# tree -r      #-r 以相反次序排列
.
├── Videos
├── Templates
├── Public
├── Pictures
├── Music
├── initial-setup-ks.cfg
├── Downloads
├── Documents
├── Desktop
└── anaconda-ks.cfg

 #-F 在執行文件,目錄,Socket,符號連接,管道名稱名稱,各自加上"*","/","=","@","|"號
[root@localhost ~]# tree -F
.
├── anaconda-ks.cfg
├── Desktop/
├── Documents/
├── Downloads/
├── initial-setup-ks.cfg
├── Music/
├── Pictures/
├── Public/
├── Templates/
└── Videos/


[root@localhost ~]# tree -f       #在每個文件或目錄之前,顯示完整的相對路徑名稱
.
├── ./anaconda-ks.cfg
├── ./Desktop
├── ./Documents
├── ./Downloads
├── ./initial-setup-ks.cfg
├── ./Music
├── ./Pictures
├── ./Public
├── ./Templates
└── ./Videos
[root@localhost ~]# tree -d     #只顯示目錄
.
├── Desktop
├── Documents
├── Downloads
├── Music
├── Pictures
├── Public
├── Templates
└── Videos
[root@localhost ~]# tree -a       #顯示所有文件和目錄  (由于目錄太長沒有顯示)

touch

用法:touch [選項]... 文件...
將每個文件的訪問時間和修改時間改為當前時間

[root@localhost ~]#  touch test.php       #將test.php的檔案時間改為,當前時間,文件不存在建之
[root@localhost ~]#  touch -c -t 05061803 test.php     #將檔案時間改為,5月6日18點3分
[root@localhost ~]# touch -r abc.php test.php         #將test.php檔案改成跟abc.php一樣
[root@localhost ~]#  touch -d "2 days ago" test.php   #將test.php日期修改為2天以前

nano

用法: nano [選項] [[+行,列] 文件名]..

[root@localhost ~]# nano test.php   #編輯文件

cat

用法:cat [選項] [文件]...
將[文件]或標準輸入組合輸出到標準輸出

[root@localhost ~]# cat test        #普通輸出
1111111111


2222222222

3333333333
[root@localhost ~]# cat -n test     #開頭顯示行號
     1  1111111111
     2
     3
     4  2222222222
     5
     6  3333333333
[root@localhost ~]# cat -E test     #以$結束
1111111111$
$
$
2222222222$
$
3333333333$
[root@localhost ~]# cat -s test     #超過二個空行,合并成一個
1111111111

2222222222

3333333333
[root@localhost ~]# cat -ns test   #去空行,加行號
     1  1111111111
     2
     3  2222222222
     4
     5  3333333333
[root@localhost ~]# cat x* > google_bak.tar.gz   #合并文件
[root@localhost ~]# cat > aa  #從鍵盤錄入內容到文件,回車是保存,退出Ctrl+z
4234234
234234
^Z
[4]+  Stopped                 cat > aa
[root@localhost ~]#  cat file1 file2 > file  #合并二個文件為一個
[root@localhost ~]#  cat test.tar.gz_?? > test.tar.gz   #可以用cat命令將被切割的多個壓縮包合并成一個
[root@localhost ~]#  tar -xvzf test.tar.gz            #再用tar命令解壓

tac

用法:tac [選項]... [文件]...
將每個指定文件按行倒置并寫到標準輸出。
如果不指定文件,或文件為"-",則從標準輸入讀取數據

[root@localhost ~]# cat test
1234
abcd
[root@localhost ~]# rev test
4321
dcba
[root@localhost ~]#  tac test
abcd
1234

pwd

pwd 顯示當前目錄

[root@localhost ~]#  pwd  #顯示當前目錄
/home
[root@localhost ~]#  pwd -P   #目錄是軟連接,顯示實際物理地址
/var/spool/mail
[root@localhost ~]#  pwd -L   #-L顯示,邏輯地址
/var/mail

ln

ln -在文件之間建立連接

[root@localhost ~]#  ln -s /home/zhangy/heartbeat ./   #在當前目錄下,建立heartbeat的軟連接
[root@localhost ~]#  ln -s /home/zhangy/test ./        #建立目錄的軟件接
[root@localhost ~]# ln /home/zhangy/tee.txt ./        #建立硬連接
[root@localhost ~]# ll       ll是ls的別名相當于等同于  (ls -l --color=tty)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2 05-11 11:04 heartbeat -> /home/zhangy/heartbeat       #文件軟件接
-rw-r--r-- 2 root root  0 2010-11-24 tee.txt                                     #文件硬連接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7 05-11 11:04 test -> /home/zhangy/test                 #目錄軟件接```

nl

nl命令在linux系統中用來計算文件中行號。nl 可以將輸出的文件內容自動的加上行號!其默認的結果與 cat -n 有點不太一樣, nl 可以將行號做比較多的顯示設計,包括位數與是否自動補齊 0 等等的功能。
1.命令格式:

nl [選項]... [文件]...



[root@localhost ~]#nl log2012.log #用 nl 列出 log2012.log 的內容


[root@localhost ~]#nl -b a log2012.log #用 nl 列出 log2012.log 的內容,空本行也加上行號
1 2012-01
2 2012-02
3
4


[root@localhost ~]#nl -b a -n rz log2014.log #讓行號前面自動補上0,統一輸出格式
000001 2014-01
000002 2014-02
000003 2014-03
000004 2014-04
000005 2014-05
000006 2014-06



### dd
>dd - 轉換和拷貝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x of=/dev/hdy #將本地的/dev/hdx整盤備份到/dev/hdy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將/dev/hdx全盤數據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x | gzip >/path/to/image.gz #備份/dev/hdx全盤數據,并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保存到指定路徑


[root@localhost ~]#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 將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root@localhost ~]#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將壓縮的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備份磁盤開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拷貝光盤數據到root文件夾下,并保存為cd.iso文件


1.將本地的/dev/hdb整盤備份到/dev/hdd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將/dev/hdb全盤數據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將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root@localhost ~]#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備份/dev/hdb全盤數據,并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保存到指定路徑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將壓縮的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root@localhost ~]#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備份與恢復MBR
備份磁盤開始的512個字節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僅拷貝一個塊;bs=512指塊大小為512個字節。
恢復:
[root@localhost ~]# dd if=/root/image of=/dev/had
將備份的MBR信息寫到磁盤開始部分

7.備份軟盤
[root@localhost ~]#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塊大小為1.44M)

8.拷貝內存內容到硬盤
[root@localhost ~]#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塊大小為1k)

9.拷貝光盤內容到指定文件夾,并保存為cd.iso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區文件大小
第一步:創建一個大小為256M的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這個文件變成swap文件:
[root@localhost ~]#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啟用這個swap文件:
[root@localhost ~]#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編輯/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開機時自動加載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銷毀磁盤數據
[root@localhost ~]#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隨機的數據填充硬盤,在某些必要的場合可以用來銷毀數據。

12.測試硬盤的讀寫速度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root@localhost ~]#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過以上兩個命令輸出的命令執行時間,可以計算出硬盤的讀、寫速度。

13.確定硬盤的最佳塊大小: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過比較以上命令輸出中所顯示的命令執行時間,即可確定系統最佳的塊大小。

14.修復硬盤: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 of=/dev/sda 或dd if=/dev/hda of=/dev/hda
當硬盤較長時間(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后,磁盤上會產生magnetic flux point,當磁頭讀到這些區域時會遇到困難,并可能導致I/O錯誤。
當這種情況影響到硬盤的第一個扇區時,可能導致硬盤報廢。上邊的命令有可能使這些數 據起死回生。并且這個過程是安全、高效的。


1、測試磁盤寫能力

[root@localhost ~]# time dd if=/dev/zero of=/test.dbf bs=8k count=300000
因為/dev/zero是一個偽設備,它只產生空字符流,對它不會產生IO,所以,
IO都會集中在of文件中,of文件只用于寫,所以這個命令相當于測試磁盤的寫能力。

2、測試磁盤讀能力

[root@localhost ~]# time dd if=/dev/sdb1 of=/dev/null bs=8k
因為/dev/sdb1是一個物理分區,對它的讀取會產生IO,/dev/null是偽設備,相當于黑洞,of到該設備不會產生IO,
所以,這個命令的IO只發生在/dev/sdb1上,也相當于測試磁盤的讀能力。

3、測試同時讀寫能力

[root@localhost ~]# time dd if=/dev/sdb1 of=/test1.dbf bs=8k
這個命令下,一個是物理分區,一個是實際的文件,對它們的讀寫都會產生IO(對/dev/sdb1是讀,對/test1.dbf是寫),
假設他們都在一個磁盤中,這個命令就相當于測試磁盤的同時讀寫能力



### basename

>用法:basename 名稱 [后綴]
  或:basename 選項
去掉前導的目錄部分后打印“名稱”。
如果指定的話,還會去掉尾隨的“后綴”

[root@localhost ~]# basename /etc/php.ini
php.ini


[root@localhost ~]# basename /etc/nginx/
nginx


[root@localhost ~]# bashname include/stdio.h .h
stdio


### dirname
>顯示指定路徑除了文件名之外的路徑前綴

[root@localhost ~]# dirname /home/tank/test.bz2
/home/tank


### head
>用法:head [選項]... [文件]...
將每個指定文件的頭10 行顯示到標準輸出。
如果指定了多于一個文件,在每一段輸出前會給出文件名作為文件頭。
如果不指定文件,或者文件為"-",則從標準輸入讀取數據

[root@localhost ~]#head /etc/passwd #默認,顯示開頭前10行

[root@localhost ~]#head -k /etc/passwd #顯示開頭前k行

[root@localhost ~]# head -q -n k file1 file2 file3 #顯示多文件開頭前k行,并且不顯示文件名的文件頭

[root@localhost ~]# head -n -k /etc/passwd #除最后k行外,顯示剩余全部內容。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顯示前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顯示從0到倒數第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顯示前100字符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顯示從0到倒數第100字符


### tail

>tail - 輸出文件的末尾部分

[root@localhost ~]#tail /etc/passwd #默認,顯示最后10 行。


 

[root@localhost ~]#tail -n 2 /etc/passwd #顯示最后2行


[root@localhost ~]#tail -q -n k file1 file2 file3 #顯示多文件最后k行,并且不顯示文件名的文件頭


[root@localhost ~]#tail -n +k /etc/passwd #從開頭第k行處開始輸出。


[root@localhost ~]#tail -f /var/log/messages #參數-f使tail不停地去讀最新的內容,因此有實時監視的效果,用Ctrl+c來終止


[root@localhost ~]# tail -n+10 file.txt | head -1 #顯示file.txt的第10行


以cat 1.txt 為例
[root@localhost ~]#cat 1.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oot@localhost ~]#tail 1.txt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oot@localhost ~]#tail -3 1.txt
18
19
20
[root@localhost ~]#tail -n 3 1.txt
18
19
20
[root@localhost ~]# tail --lines=3 1.txt
18
19
20

[root@localhost ~]# tail -n +14 1.txt
14
15
16
17
18
19
20


### mknod
>用法:mknod [選項]... 名稱 類型 [主設備號 次設備號]
創建指定類型和名稱的特殊文件

將其中的1,3這樣的數字記錄下來,這表示主設備號和次設備號(一般來說主設備號用來區分設備的種類;次設備號則是為了作唯一性區分,標明不同屬性——注意,在unix系統中是把設備也當作文件來對待的),在redhat 9下,ls加不加-L參數都無所謂,但是在Solaris下則一定要加上才可以顯示

[root@localhost ~]#ls -lL /dev/null
crw-rw-rw- 1 root root 1, 3 8月 18 21:56 /dev/null

[root@localhost ~]# mknod /dev/hda3 b 3 7 #創建一個區塊

[root@localhost ~]# ls -al /dev/hda3 #查看
brw-r--r-- 1 root root 3, 7 8月 21 11:01 /dev/hda3


### rev

>rev 顯示最后一個字符顯示到第一個字符

[root@localhost ~]# cat test
1234
abcd


[root@localhost ~]# rev test
4321
dcba


[root@localhost ~]# tac test
abcd
1234


### file
>確定文件類型

[root@localhost ~]# file * #查看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類型
abc.sh: awk script, ASCII text
abc.sh.bz2: bzip2 compressed data, block size = 900k
ar_test: directory
examples.desktop: UTF-8 Unicode text
rec00001abc.sh.bz2: bzip2 compressed data, block size = 900k
test: ASCII text
test.bz2: bzip2 compressed data, block size = 900k


[root@localhost ~]# file abc.sh #查看單個文件的文件類型
abc.sh: awk script, ASCII text


[root@localhost ~]# file -z test.bz2 #查看壓縮文件的內部信息
test.bz2: empty (bzip2 compressed data, block size = 900k)



### find
- find 查找目錄和文件

find 路徑 -命令參數 [輸出形式]

通過名字來查找
[root@localhost ~]# find ~ -name memcached.pid -print #查找home目錄下文件名為memcache.pid的文件
/home/zhangy/memcached/memcached.pid

[root@localhost ~]#find . -name "*.pid" -print #.代表當前目錄,查找所有以pid結尾的文件
./memcached/memcached.pid
./.tencent/qq/95219454.pid

[root@localhost ~]# find ~ -name "[0-9].pid" -print #查找以數字開頭的所有pid文件,在這里要說[0-9]不能匹配23,它跟一般的語言類正則不太一樣,shell里面的*可以代表一切字符(單個,多個都行),如果想匹配2345只能這樣寫[0-9][0-9][0-9][0-9]
/home/zhangy/.tencent/qq/95219454.pid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tencent/ -name "[0-9]*.pid" -print #在.tencent文件夾下面找pid文件
/home/zhangy/.tencent/qq/95219454.pid


通過文件權限來查找
[root@localhost ~]# find ~ -perm 755 -print |more #~代表的是$home目錄,查找權限為755的文件
/home/zhangy/www/css2/c_textshadow.html
/home/zhangy/www/css2/c_textautospace.html

[root@localhost ~]#find . -perm 700 -name "u_*" -print |more #查找所有以產u_開頭的,并且權限為700的文件
./css2/u_length_cm.html
./css2/u_length_px.html


prune來忽略目錄來查找
[root@localhost ~]#find . -name "*.gz" -prune -o ( ! -name aaa ) -print #查找在前目錄中,不在以aaa結尾的目錄中的,不以gz結尾的文件
.
./eaccelerator-0.9.5.3.tar
./fix-crash-in-excerpts.patch
./AddFeed_Widget_WordPress_Plugin.zip
./jQuery china-addthis plugin 1.07.rar


根據文件類型來查找文件
[root@localhost ~]#find . -type d -print #查找當前目錄下面的目錄
.
./ddd

[root@localhost ~]#find . ! -type d -print #找當前目錄下面的非目錄文件
./eaccelerator-0.9.5.3.tar
./haproxy-1.3.15.7.tar.gz
./fix-crash-in-excerpts.patch


根據文件所屬用戶和用戶組來找文件
[root@localhost ~]#find . -nouser -print #查找當前目錄中,沒有歸屬的文件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download -user zhangy -group users -print #查找用戶組為users,所屬用戶為zhangy的文件
/home/zhangy/download
/home/zhangy/download/eaccelerator-0.9.5.3.tar
/home/zhangy/download/haproxy-1.3.15.7.tar.gz


根文件大小來查找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download -size +1000000c -print #查找文件大小大于1000000字符的文件,注意+號表示大于
/home/zhangy/download/eaccelerator-0.9.5.3.tar
/home/zhangy/download/mmseg-0.7.3.tar.gz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download -size -10 -print #查找文件大小小于10塊的文件,注意-號表示小于,一塊等于512b
/home/zhangy/download
/home/zhangy/download/fix-crash-in-excerpts.patch
/home/zhangy/download/test.sql.zip


根文件的修改時間來查找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 -mtime -5 -print #5天修改過的文件,- 表示以內
/home/zhangy/www/css2/c_textshadow.html
/home/zhangy/www/css2/c_textautospace.html

[root@localhost ~]#find /home/zhangy -mtime +5 -print #查找5天前修改過的文件,+表示以前
/home/zhangy/www/test.php

[root@localhost ~]# find ./ -mmin -5 -print #查找5分鐘以內修改過的文件
./cache/index.html


exec解釋

[root@localhost ~]#find . -type f -size +1000000c -exec ls -al {} ; #顯示當前目錄下面所有大于1000000的文件,exec后面執行了一個命令,{}這個代表文件名
-rw-r--r-- 1 zhangy users 3624960 2009-03-08 ./eaccelerator-0.9.5.3.tar
-rw-r--r-- 1 zhangy users 3091711 12-18 13:48 ./mmseg-0.7.3.tar.gz
-rw-r--r-- 1 zhangy users 1191330 2009-06-26 ./pcre-7.9.tar.gz


匹配

[root@localhost ~]#find ./database/ -name '*.sql' -print #查找以sql結尾的文件
./database/28toplearning.sql

[root@localhost ~]#find ./database/ -name '.sql' -print #查找文件名包括sql文件
./database/28toplearning.sql

[root@localhost ~]#find ./database/ -name '28*' -print #查找以28開頭的文件
./database/28toplearning.sql


### head
>用法:head [選項]... [文件]...
將每個指定文件的頭10 行顯示到標準輸出。
如果指定了多于一個文件,在每一段輸出前會給出文件名作為文件頭。
如果不指定文件,或者文件為"-",則從標準輸入讀取數據

[root@localhost ~]#head /etc/passwd #默認,顯示開頭前10行


 

[root@localhost ~]# head -k /etc/passwd #顯示開頭前k行


[root@localhost ~]#head -q -n k file1 file2 file3 #顯示多文件開頭前k行,并且不顯示文件名的文件頭


[root@localhost ~]#head -n -k /etc/passwd #除最后k行外,顯示剩余全部內容。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顯示前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n -5 /etc/passwd #顯示從0到倒數第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顯示前100字符


[root@localhost ~]# head -c -100 /etc/passwd #顯示從0到倒數第100字符


### locate
>用法: locate [OPTION]... [PATTERN]...
在mlocate數據庫中搜索條目

[root@localhost ~]# locate ~/install #查找當前目錄下以install開頭的文件
/root/install.log
/root/install.log.syslog


[root@localhost ~]# locate -i ~/install #查找當前目錄下以install開頭的文件,不區分大小寫
/root/install.log
/root/install.log.syslog


[root@localhost ~]# locate -i /etc/fuc #查找/etc目錄下面以fuc開頭的文件,不區分大小寫


### less
>less 與more命令類似,但可以通過翻頁鍵查看上下頁的內容
-b<緩沖區大小> 設置緩沖區的大小
-e 當文件顯示結束后,自動離開
-f 強迫打開特殊文件,例如外圍設備代號、目錄和二進制文件
-g 只標志最后搜索的關鍵詞
-i 忽略搜索時的大小寫
-m 顯示類似more命令的百分比
-N 顯示每行的行號
-o<文件名> 將less 輸出的內容在指定文件中保存起來
-Q 不使用警告音
-s 顯示連續空行為一行
-S 行過長時間將超出部分舍棄
-x<數字> 將“tab”鍵顯示為規定的數字空格

命令內部操作

按鍵功能如下:
b 向后翻一頁
d 向后翻半頁
h 顯示幫助界面
Q 退出less 命令
u 向前滾動半頁
y 向前滾動一行
空格鍵 滾動一頁
回車鍵 滾動一行 

1) 向前搜索

    / : 使用一個模式進行搜索,并定位到下一個匹配的文本
    n : 向前查找下一個匹配的文本
    N : 向后查找前一個匹配的文本

2) 向后搜索

    ? : 使用模式進行搜索,并定位到前一個匹配的文本
    n : 向后查找下一個匹配的文本
    N : 向前查找前一個匹配的文本

2 全屏導航

    ctrl + F :向前移動一屏
    ctrl + B :向后移動一屏
    ctrl + D :向前移動半屏
    ctrl + U :向后移動半屏

3 單行導航

    j : 向前移動一行
    k : 向后移動一行

4 其它導航

    G : 移動到最后一行
    g : 移動到第一行
    q / ZZ : 退出 less 命令

5 編輯文件

    v : 進入編輯模式,使用配置的編輯器編輯當前文件

6 標記導航

    當使用 less 查看大文件時,可以在任何一個位置作標記,可以通過命令導航到標有特定標記的文本位置。

    ma : 使用 a 標記文本的當前位置
    'a : 導航到標記 a 處

7 瀏覽多個文件

    方式一,傳遞多個參數給 less,就能瀏覽多個文件。

    less file1 file2

    方式二,正在瀏覽一個文件時,使用 :e 打開另一個文件。

    less file1
    :e file2

     
    當打開多個文件時,使用如下命令在多個文件之間切換

    :n - 瀏覽下一個文件
    :p - 瀏覽前一個文件

[root@localhost ~]# less test.php #查看文件


[root@localhost ~]# netstat -tpnl |less #常用方式,分頁顯示

### more


more- 在顯示器上閱讀文件的過濾器[[ ]] 
  總覽 (SYNOPSIS) 

more[-dlfpcsu] [-num] [+/ pattern] [+ linenum] [file ...][[ ]] 

描述 (DESCRIPTION)

More是 一個 過濾器, 用于 分頁 顯示 (一次一屏) 文本. 這個 版本 非常 基本. 用戶 應該 知道 less(1) 提供了 more(1) 的 模擬, 并且 做了 增強.[[ ]]
選項 (OPTION)

下面 介紹 命令行選項. 選項 可以 從 環境變量MORE中獲取 (要 確保 它們 以 短橫線 開頭 (``-)), 但是 命令行選項 能夠 覆蓋 它們.
-num
這個選項指定屏幕的行數 (以整數表示).
-d
讓 more 給 用戶 顯示 提示信息 "[Press space to continue, 'q' to quit.]", 當 用戶 按下 其他鍵 時, 顯示 "[Press 'h' for instructions.]", 而不是 揚聲器 鳴笛.
-l
More 在 通常情況下 把 ^L (form feed) 當做 特殊字符, 遇到 這個字符 就會 暫停. -l 選項 可以 阻止 這種特性.
-f
使 more 計數 邏輯行, 而不是 屏幕行 (就是說, 長行 不會 斷到 下一行).
-p
不卷屏, 而是 清除 整個屏幕, 然后 顯示 文本.
-c
不卷屏, 而是 從 每一屏的 頂部 開始 顯示 文本, 每 顯示完 一行, 就 清除 這一行的 剩余部分.
-s
把 重復的空行 壓縮成 一個 空行.
-u
防止下劃線.
+/
在 顯示 每個文件 前, 搜索 +/ 選項 指定的 文本串.
+num
從行號 num 開始顯示.
[[ ]]


命令 (COMMAND)

more的交互命令基于 vi(1). 有些命令 以 一個 十進制數字 開始, 在 下面的描述 里 稱之為 k. 后面的 描述中, ^X 指 control-X.
h or ?
幫助: 顯示 這些 命令 的 摘要. 你 如果 忘掉 所有 其他的命令, 請記住這個.
SPACE
顯示 接下來的 k 行文本. 缺省值 是 當前的屏幕大小.
z
顯示 接下來的 k 行文本. 缺省值 是 當前的屏幕大小. 參數 成為 新的缺省值.
RETURN
顯示 接下來的 k 行文本. 缺省值 是 1. 參數 成為 新的缺省值.
d or ^D
卷屏 k 行. 缺省值 是 當前的 卷屏大小, 初始化為 11. 參數 成為 新的缺省值.
q 或 Q 或 INTERRUPT
退出.
s
向前跳過 k 行文本. 缺省值 是 1.
f
向前跳過 k 屏文本. 缺省值 是 1.
b or ^B
向后跳回 k 屏文本. 缺省值 是 1.

跳到 上一次 搜索 開始 的 地方.

顯示當前行號.
/ pattern
搜索 第 k 個 符合 正則表達式的 文本串. 缺省值 是 1.
n
搜索 最后 第 k 個 符合 正則表達式的 文本串. 缺省值 是 1.
! or :!
在子 shell 中執行 .
v
啟動 /usr/bin/vi, 指向 當前行.
^L
刷新屏幕.
:n
跳到 后面 第 k 個 文件. 缺省值 是 1.
:p
跳到 前面 第 k 個 文件. 缺省值 是 1.
:f
顯示 當前文件名 和 行號.
.
重復上次命令.
[[ ]]


環境 (ENVIRONMENT)

More利用 下面的 環境變量 (如果 它們 存在):
MORE

這個變量 設置 你 喜歡的 more 選項.
SHELL
當前使用的 shell (一般說來 就是 登錄 shell).
TERM
指定 終端類型, more 用它來 獲取 操作屏幕 所需的 終端特性



[root@localhost ~]#more test.php #查看文件


[root@localhost ~]#netstat -tpnl |more #常用方式,分頁顯示




### shred
 >用法:shred [選項]... 文件...

多次覆蓋文件,使得即使是昂貴的硬件探測儀器也難以將數據復原。


[root@localhost ~]#shred test.sh #粉碎文件


[root@localhost ~]# shred -u test.sh #粉碎文件,并刪除


### tar
> tar 命令:用來壓縮和解壓文件。tar本身不具有壓縮功能。他是調用壓縮功能實現的



[root@localhost ~]# tar -czvf ar_test.tar.gz ar_test #將ar_test文件打包并且壓縮


[root@localhost ~]# tar zxvf ar_test.tar.gz #解壓


[root@localhost ~]# tar -tf ar_test.tar.gz #查看包里面的文件信息


[root@localhost ~]# tar -cf all.tar *.jpg #將當前目錄所有.jpg的文件打成一個名為all.tar的包。-c是表示產生新的包,-f指定包的文件名


[root@localhost ~]# tar -rf all.tar *.gif #將所有.gif的文件增加到all.tar的包里面去。-r是表示增加文件的意思。


[root@localhost ~]# tar -uf all.tar logo.gif #更新原來tar包all.tar中logo.gif文件,-u是表示更新文件的意思


[root@localhost ~]# tar -xf all.tar #解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x是解開的意思


[root@localhost ~]# tar -cjf all.tar.bz2 *.jpg #壓縮成.bz2的壓縮文件


[root@localhost ~]# tar -xjf all.tar.bz2 #解壓.bz2的文件


[root@localhost ~]# tar -cZf all.tar.Z *.jpg #壓縮成.Z的壓縮文件


[root@localhost ~]# tar -xZf all.tar.Z #解壓.Z的文件



[root@localhost ~]# tar -czvf test.tar.gz test --exclude test/not #不包括test下的not目錄




### xz
>xz命令是壓縮,解壓縮.xz后綴的文件
用法:
xz [OPTION]... [FILE]...


[root@localhost ~]# xz -z aaa.txt //壓縮,并刪除原文件


[root@localhost ~]# xz -zk aaa.txt //壓縮但不刪除原文件


[root@localhost ~]# xz -d aaa.txt.xz //解壓


### zcat
>zcat 查看壓縮的文件

[root@localhost ~]#tar czvf aaa.tar.gz aaa.txt #壓縮
aaa.txt



[root@localhost ~]#zcat aaa.tar.gz #查看
aaa.txt0000664000076400007650000000001112154736511011733 0ustar zhangyzhangyaaa

bbb



### split
>將指定的文件切割小的文件


[root@localhost ~]#split -d -b 4m google.tar.gz #將文件分割成,4M的小塊,并用數字代替字母

[root@localhost ~]#split -l 300 b.txt #分割文件 取文件前300行開始分割

[root@localhost ~]#cat x* > google_bak.tar.gz #合并文件


 

[root@localhost ~]#split -b 20m RevolutionOS.rmvb RevOS_part_
[root@localhost ~]#ls -lh
-rwx------ 1 hoho hoho 276M 2005-09-09 RevolutionOS.rmvb
-rw-r--r-- 1 root root 20M 03-19 17:59 RevOS_part_aa
-rw-r--r-- 1 root root 20M 03-19 17:59 RevOS_part_ab
.............
-rw-r--r-- 1 root root 20M 03-19 18:00 RevOS_part_am
-rw-r--r-- 1 root root 16M 03-19 18:00 RevOS_part_an



[root@localhost ~]#split -l 200 test.txt test_part #每200行生成一個文件



### bzcat

[root@localhost ~]# bzcat -9 abc.sh.bz2
BEGIN {
FS="to"
count=0
}
{

printf("%s,%s\n",1,2)

split(1,parts1,"-") split(2,parts2,"-")
mystr=sprintf("%4d%2d%2d %4d%2d%2d",parts1[1],parts1[2],parts1[3],parts2[1],parts2[2],parts2[3])
count+=gsub(" ","0",mystr)
print mystr
}
END{
print count/2
}



### bzip2
>bzip2, bunzip2 - 一種塊排序文件壓縮軟件,v0.9.5 
bzcat - 將文件解壓縮至標準輸出 
bzip2recover - 恢復損壞的 bzip2 文件


例,壓縮

[root@localhost ~]# bzip2 -z abc.sh #壓縮

[root@localhost ~]# bzip2 -kv abc.sh #壓縮原文保留
abc.sh: 1.220:1, 6.557 bits/byte, 18.04% saved, 255 in, 209 out.

[root@localhost ~]# bzip2 -9 -c abc.sh >abc.bz2 #壓縮原文保留


例,解壓

[root@localhost ~]# bzip2 -dv abc.sh.bz2
abc.sh.bz2: done


[root@localhost ~]# bzip2 -tv test.bz2 # 模擬解壓

[root@localhost ~]# bzip2 -k test # 生成新文件,原文件也保留

[root@localhost ~]# bzip2 -dc test.bz2 # 解壓到標準輸出


### bzcat

[root@localhost ~]# bzcat -9 abc.sh.bz2
BEGIN {
FS="to"
count=0
}
{

printf("%s,%s\n",1,2)

split(1,parts1,"-") split(2,parts2,"-")
mystr=sprintf("%4d%2d%2d %4d%2d%2d",parts1[1],parts1[2],parts1[3],parts2[1],parts2[2],parts2[3])
count+=gsub(" ","0",mystr)
print mystr
}
END{
print count/2
}


### cpio
>存取歸檔包中的文件

[root@localhost ~]#ls|cpio -o > /home/zhangy/test.cpio #備份當前目錄下的文件
31 blocks

[root@localhost ~]#cpio -i < /home/zhangy/test.cpio #導入以前的備份文件


找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然后將它們打包進一個cpio壓縮包文件
[root@localhost ~]# find . -depth | cpio -ocvB > backup.cpio 或 find .-depth-print | cpio -ocvB > backup.cpio


將當前目錄下名為inittab文件加入initrd.cpio包中
[root@localhost ~]# find . -name inittab -depth | cpio -ovcB -A -F initrd.cpio
[root@localhost ~]#find . -name inittab -depth | cpio -ovcB -A -O initrd.cpio
[root@localhost ~]#find . -name inittab -depth | cpio -ovcB -A --quiet -O initrd.cpio


[root@localhost ~]# cpio --absolute-filenames -vtc < boot.cpio #不忽略文件列表清單的文件名最前面的“/"
[root@localhost ~]# cpio --no-absolute-filenames -vtc < boot.cpio #默認是忽略文件列表清單的文件中最前面的
[root@localhost ~]#cpio --absolute-filenames -icvu < test.cpio #解壓到原始位置,解壓出來的每個文件的時間屬性改為當前時間
[root@localhost ~]#cpio --absolute-filenames -icvum < test.cpio #解壓到原始位置,同時不改變解壓出來的每個文件的時間屬性
[root@localhost ~]#cpio -icvu < test.cpio # 解壓到當前目錄下
[root@localhost ~]#cpio -icvdu -r < grub.cpio #在解包cpio時,對解包出來的文件進行交互的更名
[root@localhost ~]#cpio -icvu --to-stdout < grub.cpio #將cpio包中的文件解壓并輸入標準輸出
[root@localhost ~]#find . -depth| cpio -R ruanxi:ruanxi -pL /backup/ #復制文件并更改文件的屬主與屬組


### uncompress
> 用來解壓.Z文件
-c 輸出結果到標準輸出
-f 強制執行
-v 顯示詳細的處理信息
-V 版本信息


[root@localhost ~]# uncompress test.Z #解壓test.Z


### chattr


>chattr 修改文件在Linux第二擴展文件系統(E2fs)上的特有屬性


[root@localhost ~]# chattr +i nginx.conf #設置該文件不能進行任何形勢的修改

[root@localhost ~]# mv nginx.conf nginx.conf_bak
mv: 無法將"nginx.conf" 移動至"nginx.conf_bak": 不允許的操作

[root@localhost ~]# lsattr nginx.conf #查看chattr設置的權限
----i--------e- nginx.conf

[root@localhost ~]# chattr -i nginx.conf #取消-i的權限設置

[root@localhost ~]# lsattr nginx.conf #查看chattr設置的權限
-------------e- nginx.conf


###getfacl

>getfacl 2.2.51 -- 獲取文件訪問控制列表

[root@localhost ~]# getfacl test #查看acl權限列表

file: test

owner: root

group: root

user::r-x
user:tank:rwx #effective:---
group::r-x #effective:---
mask::---
other::---

[root@localhost ~]# getfacl -c test #查看acl權限,省略頭信息
user::r-x
user:tank:rwx #effective:---
group::r-x #effective:---
mask::---
other::---


###setfacl

>設定文件訪問控制列表

[root@localhost ~]# getfacl test

file: test

owner: root

group: root

user::r-x
user:tank:rwx #effective:---
group::r-x #effective:---
mask::---
other::---

[root@localhost ~]# setfacl -m u:zhangy:rw- test #修改文件的acl權限,添加一個用戶權限
[root@localhost ~]# getfacl test

file: test

owner: root

group: root

user::r-x
user:zhangy:rw- #多出來一個用戶
user:tank:rwx
group::r-x
mask::rwx
other::---

[root@localhost ~]# setfacl -m g:zhangying:r-w test #添加一個組
[root@localhost ~]# getfacl test

file: test

owner: root

group: root

user::r-x
user:zhangy:rw-
user:tank:rwx
group::r-x
group:zhangying:rw-
mask::rwx
other::--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60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82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40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2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0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94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3評論 5 3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26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2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linux資料總章2.1 1.0寫的不好抱歉 但是2.0已經改了很多 但是錯誤還是無法避免 以后資料會慢慢更新 大...
    數據革命閱讀 12,198評論 2 33
  • Ubuntu的發音 Ubuntu,源于非洲祖魯人和科薩人的語言,發作 oo-boon-too 的音。了解發音是有意...
    螢火蟲de夢閱讀 99,430評論 9 467
  • 由于公司是使用Jenkins+SVN進行版本控制的,所以每次版本升級都需要使用Linux常用的一些命令。 1.su...
    許小小晴閱讀 7,302評論 0 4
  • Spring Cloud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快速構建分布式系統中一些常見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務發現,斷路器,智...
    卡卡羅2017閱讀 134,785評論 18 139
  • 透過小人物的視角講一戰,最敬佩那些困境中不放棄希望的人們。 不過作者還是有主觀傾向的吧。比如對德國,對布爾什維克。...
    安藍Janet閱讀 22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