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百年歷史,那就要從頭說起。
民國年間,自貢有不少來自北方的商人,因北方習慣而不喜味厚油重的鹽幫菜。當時自貢大鹽商張伯卿為款待自己的北方好友,便安排自己糖果廠的師傅們根據北方的口味制作面食。條件有兩個:第一要滿足北方人的口味;第二要突出自貢鹽都的特色。
而后通過反復研究,將北方人喜歡的饅頭配以自貢椒鹽制作了一款新的面點,當時張先生以“此食四方,寓意我們大家交四方朋友走四方路”之意,將其取名“四方酥”。
隨著歷史的變遷,解放后糖果廠變成了國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又成為集體企業,隨著集體企業的改制成為現在的貢井兒童食品廠。而師傅們也一代一代的傳承與改進,才有了現在的四方酥。
從選材到制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選優質糯米,其中椒鹽味四方酥還加入純正黑芝麻。
其次選用萬源青花椒、云南白砂糖以及自貢深井礦鹽。
自貢自古以來就以盛產井鹽而馳名中外,據史書記載,早在秦孝王時(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就率領人民鑿井汲鹵制鹽。
在制作工藝上,首先把糯米清洗干凈,適當浸泡,確保每一顆糯米都洗盡卻又不破壞它本身的營養成分。而糯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
將洗凈的糯米加入礦砂中待高溫炒熟至蓬松,使之口感更加香酥脆爽。
分離出炒熟的糯米和礦砂,全程人工篩選,香酥脆爽的口感全靠老師傅把握。
經過十二次的研磨才能達到制作四方酥的要求,力求口感更加細膩,入口酥脆。
采用手工反復三百次以上的揉和,把糯米的香、糯、糍的特性發揮出來。
定型模具已經有30年歷史了,全木質,記載了四方酥三十年的榮辱與興衰。簡單,質樸,是美食的根本。
關鍵的一步便是發酵。特殊的酵池工藝,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然后接著蒸制,蒸制的時間多一分則上水,少一分則不成形。
把蒸好的食材小心取出,晾至微涼,用有著數十年歷史的刀具小心切割。
接下來便是切片。因為純手工切片,所以四方酥厚薄會不均勻,每一塊均飽含著手作者滿滿的心血與熱誠。
最后定型。防氧化獨立包裝,攜帶方便,酥香生津,回味悠長。
四方酥,一團糯米的百年歲月,或激情或平淡,都匯聚這方寸之間。
原味和椒鹽,11.8/袋,每袋152g,買兩袋更送一袋。
超多優惠微信搜索“饞啦”&“chanla”,每日更有1元秒殺零食,2元拼團超值優惠,趕快來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