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農(nóng)村,鞭炮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人們逢年過節(jié)放鞭炮驅(qū)除厄運,過生日放鞭炮營造熱鬧喜慶的氛圍,嬰兒出生放鞭炮迎接新生命的降臨……如果你在夜里聽到鞭炮聲,也不要覺得奇怪,那是在說有一件大事正在發(fā)生,一個孤獨的靈魂正在路上。
? ? ? 我雖然是農(nóng)村的孩子,但對鄉(xiāng)里的風(fēng)俗并不深諳其道,我悻悻地好像能感受到他們在說什么,但實在還是不明白,我漸漸長大,好像懂得了他們話里有話的意味,明白了他們未說出口的隱晦。人總是這樣,長舌的婦人總是拐彎抹角、滔滔不絕地說著我聽不懂、也不想聽的話。
? ? ? 那天是晚上八點,夏日的夜還不是很深沉,還可以依稀看見遠(yuǎn)方的白晝,在這光明與黑暗的交界,或許混沌的第三世界敞開了大門,人也在這時候選擇上路,借著萬家燈火,照亮前行的路,可能這樣寂寞就可以消減幾分吧。
? ? ? 一陣鞭炮的噼里啪啦,嚇走了唯一的幾點星,人們紛紛從房子里走出來,在陽臺上、在門前、在院子里,望著煙霧騰起的地方,自說自話、互相問著“唉,對面的高老爺子老了”“那我今天還看到他上集呢?人老了什么也說不準(zhǔn)啊。”“誰說的啊,聽說他是得癌癥啦……”“可…可,人這好好的,咋可能這么突然就走了”大家東一句西一句,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本來并不想理會這些事的我,也只得乖乖聽著這些所謂大人的各種猜想。
? ? ? 夜深了,大家也倦了,都紛紛散了。夜里很安靜,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但確實有些東西變了,人們有著新的談資消遣著無聊的時光。
? ? ? 第二天,大家紛紛去吊唁,表達(dá)自己的哀悼之意。屋子里已經(jīng)支起靈堂,黑白照片立在那里,高老爺子靜靜地躺在旁邊,不說一句話,花圈擺在門外,戴孝的子女圍在周圍,其間有人已經(jīng)哭出了聲,但這也是暫時的事情,畢竟奔喪期間還有很多要做的事,人不能就這樣倒下。
? ? ? 就這樣,鑼鼓和哭聲每天從天黑到天明,飯點時的齊向涌動,吃著壩壩宴,飯桌上的碗筷酒杯碰撞,人們的高聲笑談,仿佛忘記了這是一場喪禮。
? ? ? 或許遺忘是一種恩賜。
? ? ? ? 大家小聲地議論著老爺子真正的死因。“聽說是用麻繩吊死的,那時還伸著舌頭呢,怪慎人的”“說是老爺子得了食道癌,啥也吃不了,每天又餓得很,還不如死了算了”“老爺子一個人住在這房子里,兒女又隔得遠(yuǎn),沒人照顧,死了一了百了”大家七嘴八舌,聲音越來越大,不想聽也難。這個時候,不知道隔壁大娘從哪兒把高老爺子兒媳婦拉了過來,好像是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樣子,大家的眼睛都在閃著光,急切地想知道這一切的秘密。
? ? ? 其實老爺子在一年前被查出了癌癥,每天要靠輸液來補充營養(yǎng),而且平時老人是一個人居住,兒女雖然住在離得不遠(yuǎn)的地方,但也有顧不到的時候。老爺子可能也是不想拖下去了,每天連飯都咽不下去,那活著又有什么意思呢?老爺子去世當(dāng)天,特意去將自己所有的存款都取了出來,難以想象一位花白的老人拖著病身花費幾個小時跟著銀行職員輸秘密、簽單子……老人將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都取了出來,分成三份,分別給自己的三個兒女。他便就這樣去了,在夜將盡未盡的時候……
? ? ? ? 一根麻繩,一扇半掩門,一具冰冷的身軀。
? ? ?
? ? ? 面對死亡,我們很少能夠如此坦然,我們總是有太多東西割舍不下,我們畏懼死亡,覺得那是一件無法想象的可怕之事。我亦如此,人類在這個時候總是非常脆弱和渺小的。那天我在看一部電影《故場》的時候,里面有個場面我覺得很震撼,外孫對八十歲的奶奶說:“奶奶,打起精神來,好好去死吧!”奶奶點點頭說:“是的,我會努力的”
? ? ? 或許吧,對于高老爺子的余生,如果僅靠藥物維持著生命的延續(xù),那這樣的生命又有何價值喃,無疑只是徒增自身的痛苦。其二,如此般的存在,遲早會加深家庭矛盾,久病面前無孝子,如果有一天自己早已不是獨立的個體存在了,即使表面不說,但看著兒子兒媳的眼色,心里也是道不出的滋味雜陳。如今這一條路,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是自尊的保存,是家庭的和睦……
? ? ? 如果有一天我到了將死之年,那就讓我早早安靜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