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似是都柏林》恩里克?比拉-馬塔斯
這本書似乎很少人聽過,包括我自己,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當時是被作者的簡介吸引:馬塔斯是西班牙當代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熱門競爭人選,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當時在想,“作家中的作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抱著好奇心開啟了這本書。
老實說,剛開始看這本書書的時候有些吃力,但是極具幽默的寫作風格讓我樂在其中,書中有大量的文學知識,包括出現很多作家,毋庸置疑,作家是個文學修養極高的人。
看這本書之前,可以先去看看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因為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著這部小說中的葬禮展開的。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過《似》之后,決定一定要看一下。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很耐看的書,幽默感十足,主人公全程腦洞大開,畫面感強,跳躍快。不知為何總讓我想起《麥田里的守望者》,由衷的喜歡這一類型的書。
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斯臺芬·茨威格
茨威格是奧地利作家,擅長以“情感、女性”為主題來描寫人的內心活動,《陌生女人》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也是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便毫不猶豫的喜歡上,我覺得女生可以多看看。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女子暗戀男主人公18年,直到臨死前才決定與他告白。看這本書,你像是在看一封情書,看出了一個女人在愛情面前的卑微感,但這種愛又是純粹感人的。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句:“我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抖;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里裝了懷表,你對它緊繃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為你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男主人公與她有過交集,但他從未記起過她甚至再次相遇也沒有認出她,她不怪他。我愛你,即使你未曾愛過我,甚至沒有想起過我,這些都沒有關系,因為愛你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怪你。或許,這是愛情的最高境界了。
一句話,這本是我讀過最凄涼但又是最美的情書。
3.《活著》余華
說句不是這本書的內容,但我覺有關的話,余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我覺得用這句話來形容這本書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想盡量確保不劇透,所以具體的就不多說了。但我覺得這是一本中國人都應該讀讀的一本書,余華先生的文筆很流暢,讀起來速度較快,從中間開始到結尾是哭著看完的,這樣的書,希望你們也能看到。
4.《茶花女》小仲馬
如果問我看過最美好的愛情故事是什么,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茶花女》吧,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戲碼,卻讓人感動到淚流滿面。
每一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如果雙方再勇敢一點,這份愛便不會顯得如此讓人心疼了。
5.《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是一部能夠鍛煉閱讀能力的書,書中講敘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歷經一百多年,每一代都重復使用那幾個名字,一個不留心,你就不知道奧雷利亞諾是哪一代的奧雷利亞諾,哈哈感興趣的話還可以畫個家譜。當然,進入狀態后便不會那么容易混淆了,而且,越看越上癮。
和書名一樣,內容也極具震撼力,讓你看后還余味很足,這種感覺很微妙。看過一句很喜歡的評語:“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于,看完像是活了一世紀之久,一個人。”
1982年,作者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大程度歸功于這本巨作。
6.《白夜行》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的暢銷書很多,我也只看過兩本,但這本讓我看完內心難以平靜,即使看到后面已經猜到了兇手,但是還是被結局所驚嚇到。
一個人的人生只為了某一個人改變和存在,為愛還是為贖罪,每個人的見解都有所不同。書的推理性很強,一環扣一環,讓你恨不得一口氣看完,我覺得這便是東野圭吾的厲害所在。
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我覺得收獲最大的便是內心的平靜,讓我做事也更加的有條理性。閱讀書籍的質量要求也變得更高了,用冰心的話來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在未來的2017年里,希望可以到達一個高度。
(轉載請先聯系我,并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