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我上學時的鋼琴老師,期間我讓她看看我這些年有進步不!老師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大學老師就停止了學習,一直都在鋼琴事業上鉆研,在她的鋼琴群里經常發的上課小視頻中可以看到她對學生彈奏的要求越來越高,其實也是她自身要求越來越高。
我彈完后,老師不解為什么我要彈這么個曲子,好聽嗎?我說不好聽,但是我從來沒有彈過現代派的作品,所以就選擇了格什溫的作品。
老師特別誠實的說這個作品她也不知道該如果處理,因為也沒有彈過,但是拋開技術可以說說聲音。想到老師確實一直是在傳統的鋼琴領域中鉆研,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樂派,所以對那個時期的作品更了解。
于是我彈了一首車爾尼練習曲,只幾行,老師就讓我慢下來,把聲音放到底,于是我們就像上學時候一樣,她做了示范,我模仿,在很慢的速度中找手臂身體和鋼琴的相互配合,以及聲音的最佳位置。
這些年很少用這么慢的速度去找狀態,但是只有這么慢的速度中才能真的“聽見”每個音的聲音,盡管這樣,還是好還長的摸索中才有那么一兩次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完畢感嘆自己平時的浮躁,從沒有“用心”的彈過琴。
相比折指、手臂緊張一些常見的問題,老師說最難得就是聲音的多少,這個很難教,多一點少一點兒了,需要自己體會,需要“悟”,這個還不能急,只能慢慢來,她說她也是經過了十幾年的積累,這兩天感覺自己有多感覺了,我覺得老師是“悟”了。
老師說我一定也會“悟”的,只是時間早晚的事兒,讓我回去多練一些慢的曲子,只有在慢練中才容易體會到。
慢練是老生常談了,所有老師都強調慢練,但是很少有老師會說清楚慢練的時候要找到狀態。
老師說彈琴最怕的是自認為很了不起,這樣就會把上升的通道關閉,無法進步!其實所有的學習都是這樣,自以為很牛就不會在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