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閑談現代詩之有無韻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山田耕夫
? ? ? ? 中國詩歌可謂淵源流長,成為中國文化的特殊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可稱得上是“一員老將”,與其一路走來,那些“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家珍,并且出現在中國的各歷史發展時期,同時代表了那個時期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
? ? ? ?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華夏民族于世界文學的重大貢獻,其里不僅拓展了中國文學的“精彩紛呈”的一面,而其系統發展方顯“博大精深”的縱橫格局。由此構成了中國文學“二元發展模式”,且為我們帶來中國詩歌鏈條式發展,演繹了詩歌那特殊的發展歷史。由此而形成的詩與文的兩大陣營,出現了中國文學的“二元”發展之模型,基本構成了中國文學基本方略。
? ? ? ? 在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里,首推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經典稱謂的《詩三百》,經春秋時期孔子編定之后,可稱為中國詩歌的鎮家之寶。我們看到的《詩經》里面的詩歌,有兩類不同的詩歌形式,一類屬有韻之詩一類屬無韻之詩或無全韻之詩。這就經緯分明地派生了中國詩歌的兩大陣營。
? ? ? ? 曾有一度的歷史長河中,這“二元”發展被有韻之詩合二為一,或被代替而消失,而在詩歌之外的文學里,處于滅亡狀態。不能不說是奇怪的文化現象。
? ? ? ? 中國文學形成初期,詩歌是中國文學的產生和發展之源,以詩統樂與舞,成了當初文學的主要形式。而當時特別看重詩情文氣的,特別是漢字音韻里固有的音韻平仄,奠定了詩韻之基礎,這在后來的《文心雕龍》提出的“情彩說”找到了其應有的“物質基礎”,應算是對“詩韻”較早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漢語詩歌學說。
? ? ? ? 獨具特色的“漢賦”將詩學音韻推廣到中國最早的特殊散文中去了,后來的敘事文性很強的駢文中也有了。其實,這不是偶然的,楚地歌謠以及以此為基礎而成的《楚辭》那種以敘事為主敘事詩里,就已經深受其影響。此后的發展,基本上都歸類集中在漢語詩這條線索之上,有人把條線索排列成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從中看出應掛上漢賦駢文,只因這不是詩歌而是散文,此便是中國文學史以音韻詩歌押韻的形式第一次出現的散文,此乃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僅管在中國的章回小說中也無數次出現過近體詩詞賦曲以及駢文等小片段,但于整體而言,改變不了章回小說的本質。此,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學特別于世界文學之處,后來的郭沫若等詩劇的出現,把這一現象推向高潮,形成中國詩學奇觀。
? ? ? ? 有人對此進行很有見地的研究,提出過很有價值的論斷,什么漢賦是有韻的散文,什么亦文亦詩,什么文韻結合,以及什么游走在“詩學”和“文學”兩邊,這些從不同層面上引出了詩韻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歷史影響,這一特定事實。另外,還有一個事實,有人稱司馬遷的《史記》是“無韻之離騷”,這些方顯中國文學內在的雙向影響的文學事實,這算是一開世界文學之先河,算是華夏民族之于世界文學的特殊貢獻。
? ? ? ? 循著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之軌跡,我們看到歷史發展清朝末年之后中國舊民民主義革命時期出的“詩界革命”,受外來詩歌的影響,出現了影響到今的中國新詩,有人稱之為自由詩,出現詩的自由,此于中國古詩而言是自由了,首先就是音韻上的自由,僅管出現過新詩格律一樣的新詩研究,還是沒有形成一種新格律詩之氣候。為什么呢?那就是統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詩歌格律與章法對詩人創作那種相當于災難性的影響,依然使中國詩人感到害怕,所以那種擺脫格律與章法的禁錮之欲望是相當強烈的,釋放而獲得詩歌創作上的自由也就順理成章了。經過新文化運動后,新詩體在外來的影響下逐漸形成新姿態,通過胡適之等人的具體參與下,新詩這才真正誕生了。
? ? ? ? 與昔日的白話文一道迎來中國文學的新時代。這時候的新詩,基本上保持押韻的古訓,不過沒有古詩那樣嚴格,其創作方面從內容到形式再也沒有那些刻板式的條條框框。通過近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自己內在特征的新詩體,現代詩也就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而無韻詩(當然指現代詩)也悄然來到,它的出現,遭到不少的人(這之中也有詩人)極力反對,想把它趕出詩歌領地。結果呢?沒有被趕出去,反而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我想一種的新文體之產生過程也算是一種無情斗爭的過程,事實上是這樣的。
? ? ? ? 不過,特別是無韻之詩的完全定位之后,人們(也包括詩歌學者專家)重新認識詩歌,對現代詩的認識也加進了許多新東西,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詩味之說的出現,對無韻之詩的確立產生過重大的影響。那么詩味是什么東西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性的科學性的結論。我想還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會真正揭示出其中的規律來。
? ? ? ? 從現代詩的寫法看來,其“構建意境,詞句精心,白話文雅,舒緩風韻”等等方面,為現代詩揭示出了一整套很有價值的規律。這就從實踐中給現代詩規定了這類詩的風格,特別是在現代白話語系里,已經注意到“字詞的精準和意境的構建”,基本上承接了中國傳統詩學的許多有著特殊價值的觀點,在傳統詩歌格律方面側重“韻感”的保留,讓詩歌有著無韻的自由美。
? ? ? ? 現代詩,特別是有人對無韻詩之“三不原則”的確立,為其找到了理論依據。那人的“三不原則”是“第一原則,不可連行成散文;第二原則,不用助詞輔情緒;第三原則,不要標點分句讀。”我想現代自由詩應該是這樣的,“結構自由,段數、行數、字數沒有規則,語言自然不用韻,無拘無束地表達”,這在西方美國詩人惠特曼先生那里早就如此。人家的詩“寫得多么隨意,多么自由”。我讀過惠特曼先生的《草葉集》,他的詩寫得毫無條條框框,自由自在。我從這里讀到了詩的自由的新曙光。
? ? ? ? 現在的歌詞寫得極好,正像一首標準的現代自由詩,那些歌詞在音樂現場往往被演繹成一種激情的釋放,其場面無不令人感動到瘋狂的地步。這就為我的現代詩歌之發展找到了一個全新的亮點。
? ? ? ? 而那些無韻詩,正好在這方面可以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完全像惠特曼那樣寫出來的完全自由的詩,去釋放詩人的情感。或歌或頌,來去像風一樣的完全自由,而且還會有太多太多的美麗弧線的出現,那不是詩人和讀者都希望出現的嗎?或許這正是現代詩特別是無韻自由詩所需要的詩歌藝術之境地。
? ? ? ? 好,關于這些問題,我暫談到此,誠望指教!
? ? ? ? ? ? ? ? ? ? ? ? ? ? ? ? ? ? ? 2018.5.20.于浙江溫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