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特別害怕過年回家。
一是每年都是一個人回去,父母親戚朋友免不了問東問西,他們的想法是,你最好把老婆孩子一起帶回去。我嘴上不說心里卻在奔騰:你們以為結婚生小孩跟吃飯一樣是吧,半小時買菜,一小時煮飯,順便把碗筷都洗好了。
二是眼看著身邊的差不多同歲的堂表兄弟都事業有成買房買車,自己讀了這么多年書還是這樣窮酸,難免會產生一種落差,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嗎?
三是,身邊的這些弟弟妹妹都特能耐特本事,有的我小四五歲卻都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沒有孩子的也結了婚,馬上要當準媽媽了,過年回家聽到這些小娃喊我“大伯”、“叔叔”,我就心塞,我左手捂著小心臟,右手做出恐嚇狀,再喊“大伯”,就不給發壓歲錢,可是人家照樣喊,你錢還得照樣給。
這些娃,這么小就開始“欺負”我年紀大。
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年紀大了,是研究生畢業之后的這一年吧,是到了單位熱心腸的領導和同事給介紹對象這一年吧,是看到自己邁入了26,馬上要奔三的這一年吧。從這一年開始,我對年紀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慌。千萬不要問我多大,就像千萬不要問女生的體重。倘若有人問,我一般都要這么回答:我屬蛇,再過幾個月才到26周歲。要是在外面這樣的回答還能搪塞過去,可是一回家,這樣回答人家才不會買賬,一定要把你拆穿了拿出來曬曬:那就是27了嘛(家里人講虛歲),哎喲,馬上三十了,在哪里工作呢?有對象了沒有……
瓦特,三十?誰三十?你們全家都三十。他們完全不能理解是怎么樣通過一次簡單而又非正式的民間交流傷害了一顆原本火熱卻又急速冷卻的男屌絲的心的,他們永遠都不會懂……我也只能場面上點頭微笑,背后臭罵這人也太不會聊天了。
曾經和一個師弟聊天,當時他研二,我研三,不過他比我大一歲,當時他馬上就要26了。他說自己特別想找個對象穩定下來,畢業就27歲了,不能再這樣漂著了。我帶著無法理解的表情問他,我馬上就要畢業了都不著急,你急個毛線。現在想想,我當時“圖樣圖森破”,完全不能理解年齡給一個人帶來的危機感和恐慌。原來到了什么年紀真的就會考慮什么問題,才不管你是師兄還是師弟。
所以26歲是個分水嶺嗎?到了26歲就要開始考慮人生的完整性,就要開始為三十而立做準備,就要讓父母過得不要再那么辛苦。
晚上接到一個大學同學的電話,說是3月21號結婚,道上幾聲祝福,掛了電話卻覺得愈發的孤寂。想想本科畢業這四年,陸續聽到同學結婚的消息,送祝福送禮錢表心意。就像之前說的,26歲之前,你們結婚關我屁事,反正刺激不了我,我才不要過天天為了炒米油鹽斗嘴抹淚的日子。而現在,我不是說,我喜歡上了這種日子,而是,我是不是應該去承擔這樣的一份責任,因為差不多到了這樣的年齡。
于是有時候我想拋開很多的身不由己去勇敢嘗試一下,或許我之前所有的膽戰心驚都是一個人的胡思亂想;可是更多時候我還是囿于自己的藩籬,找不到出口,每天呼吸著微弱的氧氣以維持基本的生存,不敢奢望更藍的天空和更好的未來。
有時候我想活得任性一點,生命是我自己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為什么要帶著那么多的責任去活著,為什么要帶著世俗的眼光去生存,我想要伸手就敢牽著你的手,我想要奔跑朝著你的方向,我想要自由呼吸沒有一切枷鎖,我想要親吻沒有一點負擔,我想要看清楚你的模樣。
可是,很多時候都只能是“想”,動腦子不費力。
年前辭職,是為了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就交給時間和緣分吧!
26歲,我才開始擔心和思考這樣的問題。會太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