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我
1208李華打卡:
《最佳的我》出生在70年代的粵北山區農村的一戶貧困戶家中,記事起就知道媽媽經常因為貧窮與爸爸吵架,媽媽說的最多的是爸爸是她的媽媽逼著嫁的,只因為爸爸夠老實,可是只有一間房,前頭做飯,后間住著父子倆,這老實可把媽媽坑苦了,本來識了幾個字的爸爸被隊里保送去農業學大塞學習了一段時間回村里做了村大隊干部,可是老實的人不會處理關系,處處大實話把人都得罪的七七八八了,最后一到計劃生育年代就自個兒自覺回家耕田種地了。
這“大學生”把媽媽氣的哭的次數可不少,可是我與他一起趕著牛車走向田間聽他講的故事也不少,我喜歡他那不急不燥,不慍不火的聲音告訴我爺爺當過兵,可是好賭,賭到什么都沒了,所以千萬別碰賭,奶奶是順德人,走日本走難走到了爺爺家里頭的,生他弟弟時難產大出血時一尸兩命,他小時候自己去挖柴頭,走兩小時去賣,有時候走上五六小時到隔壁鎮上去賣東西,甚至還走了三十多里路,只是為了讓家里變得更能吃的飽一點。
所以我從小就挑水洗衣做飯砍柴割草,參加過用稻草和泥巴建自己家的房子,和沙槳水泥挑磚頭上墻,盡管調皮經常挨打,可媽媽說爸爸雖然發窮惡,但還是很疼小孩的。
八十多歲眼神不好的爺爺給了我幾塊錢讓我跟著同村的姐姐的上了學,下學期開學期間沒有錢報名,上學的第一天我很生氣,沒有做飯,把放米缸的媽媽睡房用鐵牛鎖上了,那天被媽媽用繩子反手捆在柱子上半天,鄰居嫂子想來解開可是媽媽不讓,當天晚上老師到家來,我躲在放柴剁的墻角里偷偷聽到老師說我是一個好學生,成績好云云,讓爸爸克服一下困難讓我去上學,第二天爸爸叫我去上學,放學回家喂雞時發現家里少了幾只雞和雞蛋。這是我第一個這輩子都得記住的老師。
上學了除了一年級期未考試入了鎮上前幾免了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學費,八塊,十六塊,三十二塊,四十多,五十多,上了六年小學,忘了有多少次被老師或校長問過話:你家的豬殺了沒!你爸爸把稻谷賣了沒有,花生黃豆今年收了多少斤?春分開始除草種花生,種木薯種紅瓜子,播種插秧,十多畝田地從春耕到冬,不管大太陽還是下大雨,除了上學就是與田里的草打交道。農忙時期四點起,十二點多才能睡,冬天村里的古井沒有水,挑著空桶各條村里走,半夜十二點,凌晨四五點,古井旁邊的人少不了我一個。那時候的我想:等我長大了我一定得遠嫁,讓這些永遠拔不完的草遠離我。
終于抓住了上初中的分數的尾巴,爸爸問我:還讀不讀呢?眼淚不敢流下來,可嘴巴也不敢張開說上半個字。我偉大的父親第二天就把一千多斤花生賣了。幸運的我們一上初中就迎接了剛剛從大學畢業的一批帥哥,班主任是我鄰床的堂小舅舅,數學老師,歷史,政治,地理老師都是剛剛從大學的課桌里走向了中學的講臺上,所以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妞借著同學的外甥女的名義,經常把那一排剛剛安頓好的新老師的開水瓶罐的滿滿的,在停水期間我們借著扁擔從學校附近村里把那些帥鍋廚房的儲水池都不會讓它空的,打著各種不會做的題下了晚課后去老師宿舍找老師,其實目的是老師宿舍里的電視機,哈哈 。其實并不是太想換老師們,因為他們既師亦友更象是我們的大哥哥。
上了初二,因為有外面的不好青年入校偷東西,所以每間宿舍都需在晚自習的時候留守兩位同學,我是搶著留守的那一個,有天被班主任老人家發現了一連幾天都是我留守,逮著我去了課室,用他那不地道的普通話說:李×華,別以為你天天留守宿舍我就表揚你了,不管你去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全班人哄堂大笑,因為這老頭子一句不管你走到哪我就追到哪,我被一高個子男生天天笑話,某天我被氣的抓起掃把把那一米七幾的大男生從二樓搟到了足球場,辣椒妹的外號就是這么來的。????那小小個子的小老頭有次語重心長對我說,李×華,你的腦子好,認真點讀書,將來會考個好學校的。滿腦子里全是爸爸那句:讀的再好也要看我有沒有錢送?渾濁的我當時氣了老師一句:老師,不是我不想讀,只是我一上課就想睡覺 。前些年聽到同學說這位老師逝世的消息后我還想起了這些往事,還欠了老師一句對不起,謝謝你。
熬到初三了,數學老師是學校的主任,有次見我們在練鉛球,走了過來問我:李×華,你是不是不會考試,怎么平時的作業挺好的,考試的成績又不見好。其實內心是虛的,因為內心一直告訴自己反正混完這一年就出去打工了,成績的好與壞又如何呢?故而他的課我很多時候都是打瞌睡的。可是他這一問,不知道怎么的又燃起了我的斗志,中考120分我考了3條1,算是對的起他這一句關心了。
中考后莫名其妙的來了一份我沒有報填的高中錄取通知書,我那可愛的媽媽說:要不你去讀高中,妹妹小學也畢業了,她成績沒有你的好,讓她別讀了。我振振有詞地回訣了:不行,我已經讀完初中了,我可以去打工賺錢了,妹妹一定要讀書,你們不供她讀書我來供。還未拿到身份證的我就開始了我的打工歷程了。從一百多的工資到一千多,我不記得熬了多少年,只是記憶中一到開學時期爸爸問的最多的是存了多少錢?妹妹離開家鄉上職中的四年,我每到發工資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跑去郵局把她的生活費寄出去,每逢廠里沒有準時出糧我就得外借工友的,除了大妹的生活費,家里還有三個弟妹的窟窿還得補,爸爸媽媽的腰累彎了也沒能把這老鼠洞填滿(當時鄉下人把沒能讀好書浪費錢的比喻倒米下石洞喂老鼠)。出去打工的第二年認識了十五歲的老公,那也是一個苦命人,連續三個通宵站那都睡得著覺的他一個月收到二百五十元,可每個月也只能留下五十元是自己的,三個弟妹的學雜費也把家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給壓垮了。
經歷了五年的爭爭吵吵,分分合合我們終于在他一句:我媽都起不了床了,你還不肯嫁給我嗎?記憶猶新的記得我拒絕他的理由是我一定要供完我弟妹讀完書我才會結婚,可是在大馬路上陪他用IC卡打著電話:你媽媽在醫院里沒有錢看病了,不知道還能熬多久?這個帥氣的大男孩在放下電話時號啕大哭時我承認,我心里已經住下了這一個顧家的小男孩了。是的,因為他比我小了足足兩年有多了,所以盡管周圍的人都說他有很多優點,可是我到底還是想有個人來疼我而不是我又多了一個小老弟。
最終還是與這小老弟走到了一起,借了一身的債務把婆婆的病看好了,然而兩邊的弟妹也就終止在初高中階段了,因為貧窮,懂事的他們都“自覺”的不愿上學了。
老爸的一句:大姐打工的錢全部用在了你們的身上,大姐有困難時,你們一定要幫幫她。于是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妹妹的存折放在了我的口袋里,把錢還給她們時說你把錢給爸媽就行。隨著老二,老三的到來,這些年勇敢的創業,我想最大的勇氣還是來自于我的偉大的父母,親愛的弟妹們,愛你們???
其實并沒有最佳的我,一路走來,我知道我應該感謝 周圍的人的幫助,一切都是隨遇的愛讓我盡管是貧窮,但是心一直都是暖暖的。未來的我也希望創造一個更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