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Unlimited一上線,就立即加入試用了一周。總體感覺操作方便簡單,體驗不錯。一周試用到期后,加入了會員。
目前對Kindle Unlimited最大的攻擊是可借閱的書太少。國外亞馬遜可借閱大約80萬本,國內開放借閱的書只有4萬多,其中熱門書比例不大,不少人認為亞馬遜的誠意似乎不夠。
對此我的觀點是:
首先,看書的價值。翻了一下借閱的目錄,有不少經典書籍,也有不少熱門書籍,從專業書到消遣書各種分類基本全覆蓋,亞馬遜的這批借閱圖書顯然也是經過了精心挑選的。
要是還有人覺得亞馬遜是拿一些爛書來湊數,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把借閱圖書按照價格排序。最貴的是一套標價¥99的《哈佛商學院管理全書》,共10本,不是市面上流行的雞湯文,而是扎扎實實的MBA課本,包括《哈佛商學院教育制度》,《人事管理》,《行銷與營銷》,《會計與財務》,《組織管理》,《戰略管理》,《統計學》,《經濟學》等等。如果有人真的能全部看下來,最起碼MBA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是可以了解的。
書分很多類,需要反復閱讀品味的精讀書是一類,適合快速閱讀積累知識的是一類,供大家放松消遣笑一笑的也有自己的適應人群。要求這4萬多本書都是精讀書顯然是不合適的,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要。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復讀。”
此外,亞馬遜是否會繼續往圖書館里添加新的書籍未可知。現在畢竟是剛剛上線測試,不增加任何新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對亞馬遜還是有信心的。
其次,看包月的價格。在現在的物價條件下,1個月12塊錢或者1年118塊錢意味著什么?對不少人來說,不過是少買半件可有可無的衣服,或者少在外面吃頓飯,而這可以交換1年內無限量的閱讀新書。看到有人在算每個月要讀多少本價格在多少錢以上的書才合算,比較無語,計算這些的時間成本恐怕就超過12塊錢了。
第三,看適用的人群。Kindle unlimited最合適喜愛閱讀并且閱讀速度快的人,或者需要快速瀏覽大量的書籍尋找資料的人,而不太適合讀書慢,喜歡細嚼慢咽、反復閱讀的人,也不適合書籍收藏者。
對于有小朋友的家庭,Kindle unlimited可以借各種中英文的繪本,尤其是英文原版繪本。繪本買起來很貴,但一本書沒幾個字,一會兒就看完了。這次開放借閱的4萬多本圖書里有3000多是英文原版書籍,其中不少是少兒讀物以及各種繪本,對于喜歡讀原版繪本的家庭來說是非常合適的。目前中國亞馬遜沒有開放有聲圖書的借閱。當然,如果開放了,價格肯定不會是12元了。
借書可以督促自己讀書,“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有道理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督促自己做讀書筆記和寫讀后感。書是要還的,為了盡量保留它,就不得不在書上做各種筆記,然后導出來進行保存,以便將來需要的時候可以盡快檢索。對于某些特別感興趣的書,還可以寫讀后感,整理信息資料的同時,理清自己的思路及感想。如果是自己買的書,一想到書在家里放著,想看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看,也許就沒有這個動力去做筆記和寫讀后感了。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一點動力的話,有些書可能就長期閑置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圖書借閱也有它的缺點。
首先,對于一些人來說,會讓心情浮躁,想拼命“讀完”一本書,而不是“讀”一本書。比如前面提到有不少人計算每個月要讀多少本價值多少錢的書才合算的,這樣很容易會為了“合算”而拼命讀價格高但未必適合自己的書。本來讀書是一件雅事,是一種享受,結果反倒是成為了任務。在這種心情下,很難悠然的體會讀書之美。
其次,可能會影響原先的讀書計劃。不少人有自己循序漸進(或者主題讀書)的讀書計劃。本來想好了這本讀完了讀下面一本,但不得不遺憾的說,現在亞馬遜可借閱的書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很有可能下一本書正好不在借閱目錄中。如果習慣了借閱,也許接下去就改變原計劃改讀一本能借閱的書。,于是原先的讀書計劃就被打亂了。
總結一下,適合Kindle Unlimited的人群具備以下特征:
1、每個月¥12或者一年¥118的支出不會造成心理負擔,可以比較悠閑的品味書,不會為了盡快賺回費用而導致浮躁的心理;
2、讀書速度比較快,或者是已經養成了長期閱讀的習慣;
3、對書的挑剔程度不是太高,各種類型的書都愿意嘗試閱讀;
4、建立了讀書筆記系統,有較好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可以進行知識管理。
其實上面幾條都是廢話。不喜歡讀書的人,可以找到千百條理由反對kindle unlimited;愛讀書的人,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算讀書的投入產出比。只要有愛書之心,kindle unlimited就值得你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