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目標、夠專注、長持續
西蒙學習法
西蒙學習法是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理論,指對于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
一個人大約1分鐘到1分半種鐘,可以記憶一個信息。心理學中,把這樣一個信息成為“塊”。有研究估計,每一門學問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5萬塊,如果1.25分鐘就能記憶1個“塊”,那么記憶5萬塊,大約就需要1000個小時,以每星期學習40小時計算,要掌握一門學問,大約需要25個星期左右,也就是6個月左右的時間。
當然了,所謂一門學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并不是說,這門學問沒有辦法繼續進步,增加信息量。而是根據二八法則,以一個大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核心內容為準,例如漢語言專業的四年本科課程內容。當然漢語言還有碩士、博士課程,這不在西蒙學習法所說的6個月掌握之內。同時從理解、初步運用,到水平精進到相當水平,也仍然有距離。
所以,西蒙學習法所說的6個月能學完的內容,是有限制的,這就是一門學問的基準信息量,而一門學問的基準信息量有限,是西蒙學習法成立的前提。如果一門學問的基準信息量增加一倍,例如是10萬塊,那么6個月掌握,按如上的測算,就變成要12個月掌握。因此大家要判斷自己的學習進度,是快還是慢。
運用西蒙學習法
認知西蒙學習法的作用機制,需要少目標、夠專注、長持續。我們要在一個學習階段里,只設定一個核心學習目標,然后根據二八法則,把80%的精力都放在這個目標上,并持續足夠長的時間,6個月到1年或者2年。這三者是互相關聯的,如果設過多目標,就會造成精力分散,也難以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持續學習,并將先前的學習內容,馬上應用到后面所學,盡可能減少學習損耗,以及復習時間,從而最快地完成一個學科或者技能的學習。
發揮正面價值,避免負面影響
當然了,運用西蒙學習法的時候,為了充分發揮其正面價值,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至少要注意一些東西,一是精力管理,專注維持。一個人每天所能集中的精力是有限的,沒辦法長時間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通常來說,在學習30分鐘之后,宜休息5-10分鐘,給大腦一個緩沖的時間,以便有精力開始下一段的專注學習。這也是“番茄時間法”的基本原理。如果一天要集中學習同一課程內容多個小時,往往也容易造成疲勞,可以穿插其他類型內容的學習。雖然西蒙學習法,是將業余80%可支配精力,集中到核心學習目標上,但仍然可以用20%的精力,穿插學習其他類型內容, 避免單一的學習內容,引發大腦疲勞。
要及時檢測,及時重溫。西蒙學習法能夠減少“學習損耗”,原因就在于,要將先前學習學過內容,盡快運用到后面的學習內容上。因此,每次學習時,都最好有一個環節,檢測此前所學。比如說,假設自己是個老師,講述給虛擬的學生聽,以教為學,輸出檢測輸入。
要準確方向,即刻行動。采用西蒙學習法,就意味著,后續有可能要在某個學習內容上,花上數百甚至上千小時,還是一筆相當大的投資,因此我們一定要花充分時間去思考,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內容,相清楚了,才有足夠動力,從而能堅持持續行動數百天。當然,如果以沒想清楚這個問題為借口,拖延很長時間而不去行動, 則是矯枉過正。在我看來,努力學習某個學科知識,即便看似無用,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以及學習方法的運用和總結,本身就有顯著的價值。
走錯路不要緊,最怕的是在原地不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