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一詞意為覺悟、智慧,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意,因為釋迦摩尼在此樹下頓悟成佛而名揚天下。機緣巧合,有幸參加了睿鼎圖書舉辦的悅行閱美318公益植樹活動,這次種植的樹苗恰好就是菩提樹。不僅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又合了人生需要智慧和覺悟的思考。
一個孩子就是一株小樹苗,我們除了給他施肥除蟲還更需要陽光雨露、潤物無聲。這是一個飛速運轉的時代,我們一路奔跑著以跟上所謂的主流,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我們把孩子的未來押在每天繁重的作業之中,過著學校、家、興趣班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目前我們仍然沒有報任何興趣班,但同班的有些已經早早報了班,有的都上了兩三年了)。孩子除了學習,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學習為了什么。他們不知道春天多么美麗而富有生機,不知道我們腳下的泥土多么質樸而飽含深情,沒有觀察和實踐的知識只是空中樓閣,而他們學習的所有到最后只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回歸于生活……
這次活動,于我,于孩子,都是有著非常特別的意義。
出發的前一天,六歲的兒子第一次主動的早早完成了作業,因為對第二天的活動充滿憧憬和期待,以至于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睡。兒子從小都是一個人玩大的,上了小學我發現他很喜歡和同學一起玩,性格也比在幼兒園時外向了一些,但明顯還是不夠陽光,也不太愛與人溝通。
坐在大巴車上,王老師好有感染力,講故事、猜謎語、腦筋急轉彎、唱歌等等,節目好豐富,孩子們都興奮得不得了,而且娛樂中也教會了孩子們如何熱愛自然和保護環境,告訴我們為什么要種樹,一棵樹對我們的生活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我偷偷觀察兒子,慢熱的他雖然沒有主動積極的參與其中,但從他的眼睛里我看到閃著星星般的光芒。而后來,他和我的聊天中他提起了王老師講的一些科普數據,以及一些題目和有趣的話題。
作為愛心家長,我沒有時間一直陪在孩子身邊。我是后來從別的家長發來的照片中看見兒子領到那么高的菩提樹苗時仰望樹梢的那份驚喜,當我提出要幫他一起種好樹苗時,他堅決的拒絕了我,讓我只管去忙吧。在我搶了很久半恐嚇下都沒搶下他手里的鐵锨時,我終于明白他是決心獨自完成這個任務,看著他一下一下賣力的挖著泥土,累的滿頭大汗,些許心疼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我知道這一次我必須尊重他的選擇,不巧的是偏偏又選了個土質較硬的樹坑,辛苦很久才挖好,看著他自己去取拿到的樹苗,小心地放到挖好的樹坑里,我幫他扶著樹苗,他開始認真的一點一點地填土,再拿著小桶跑去接水給小樹澆水,一直到最后細心地綁愛心絲帶,他都是那么的專注且享受他所做的每一個動作,他一直沒有和我說一句話,我看見了他眼里的喜悅和自信……
種完了樹,孩子和家長們在簽名墻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又玩了一會趣味游戲,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大巴車把我們送到袁家村,開始了自由活動的午休時間。
下午的活動又是十分的豐富精彩,孩子和家長一起滾鐵圈,家長們個個比孩子更踴躍,最后變成了孩子們一起玩著貓捉鼠,家長們自顧玩著滾鐵圈,和孩子們一起回味著自己的童年,明白了對孩子在愛的同時更該多一份包容和理解。而我那不愛表達的兒子,在游戲里雖然輸得很徹底,但笑得卻很甜蜜……
活動結束了,我們一路玩著笑著返回出發地點。值得一提的是,順路去了睿鼎圖書閱讀室,平日里不愛閱讀的兒子居然獨自安靜的閱讀了一個多小時故事繪本……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所能了解的孩子的變化只是表面的,一時的,似乎只是孩子簡單而純粹的快樂,真正的潛移默化卻是在孩子的內心,在孩子的未來。
我相信今天種下的一棵菩提樹,不只是種在土壤里,也種在了孩子的心里——我深信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它的這一株菩提一定會長得枝繁葉茂,因為體會到被愛和學會去愛是一個人幸福的基點,我想在這一天,它一定是懵懵懂懂的體會了,等他真正明白一定是若干年后回想起這個遙遠而溫暖的春天——他親手種下的那一株菩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