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夢依稀已十載,故園惆悵又一年
? ? ? ? ? ? ? ——紀念高考十周年、畢業(yè)一周年
昨晚做了一場夢,夢到了我在那片呆過九年的校園里送走了一張又一張熟悉的面孔,結(jié)果輪到我要離開時,學校空無一人,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這時候公交司機和藹地看著我說:“其實你很幸運,你送走的那些人上車時眼眶都紅紅的,想哭而不敢哭,就你這樣倒是能哭個痛快”,我不禁停止了啜泣,轉(zhuǎn)而回想起那一段段共同度過的歡樂時光,嘴角竟然揚起了微笑。
想來自己也畢業(yè)一年了,沒想到還保有濃厚的離別情懷。每每哼唱起李叔同寫的那首《送別》,心實為傷感。“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是啊,我們有多少交情已然經(jīng)不起時間的沖刷,黯然于記憶的角落里?離別似乎已成了人生的主旋律,陪過春秋和冬夏的那些花兒已經(jīng)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大地倒成了最慈祥的離別見證者。離別,不僅輾轉(zhuǎn)于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深厚友情下,也深藏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纏綿愛情里,更蘊含于“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哭”的款款親情中。
當然,一切景語皆情語,不止憐憫眾生的大地,就是 “猶為離人照落花”的庭月,“替人催淚到天明”的蠟燭,“葉葉聲聲是離別”的梧桐,我們也都賦予了這些景物“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情感寄托。所謂:“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放遠來說,離別在人類的生老病死前又算得了什么?人間別久不成悲,如錐心般的疼痛在時間的安撫下總是能被淡化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某個“愁聽清猿夢里長”的春夜“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罷了。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生命如江水一般,不斷向東流淌,我們所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將成為驛站,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將成為過客。曾經(jīng)的自己喜歡回憶,試著去記住生命中的每個驛站、每位過客,后來才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想著想著就忘了,有些人念著念著就丟了,某些我們自認為彌足珍貴的東西或許在對方心中早已化作一股輕煙,只剩“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這般感慨了。
去年畢業(yè)那會,倉促間完成論文的修改答辯,忙活了謝師宴,參加完畢業(yè)典禮,就趕著回家過節(jié)去了。在匆忙中也跟幾許同學朋友們相聚言別,卻無暇駐足校園的山水草木,等回到家看了畢業(yè)典禮那天拍的照片,心里頭才泛起了濃厚的離愁別緒。應該說,把人生最好的年華潑灑在青春校園里,是我最幸運的地方。
時至今日,我仍時常想起傍晚時分走在校園的無人小道上愜意的情景。那時跟著大師兄他們一路上說說笑笑,八卦科研,調(diào)侃生活,滿心恬適。有時候繞到圖書館,館前的噴泉灑出了各種絢麗的水樣,同學們?nèi)宄扇籂幭嗯恼樟粲啊W钕矚g從那些被割草機光臨過的草地走過,那透出的淡淡青草香聞起來特別舒服,讓人心曠神怡。后來,能跟我一起逛校園的人都走得差不多,我有時自己一人得空也開著電動車,沿著舊時足跡去欣賞著日益變美的校園風光,感受著曾經(jīng)的喜怒哀樂。越到往后,我越是告訴自己要珍惜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生活,在這校園里頭所做的任何事,都將是限量版,食堂吃的每頓飯都是吃一次少一次,校園里見到的每個熟人都是見一面少一面。我貪婪地想把這一切美好都裝進腦海里,在別后的日子里再抖落出來,如老牛反芻一般,細細地品味著這些黯然神傷的精彩片段。我深知,當我畢業(yè)之后再故地重游,心里頭將泛起的只能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般思緒。
很多人都說我這種性格的人不應該在官場混,而是應該選擇去高校,去當老師。我并不是沒有動這個念頭,只是陰差陽錯來到這個地方,進了環(huán)保局這個部門,便開始安慰自己“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其實這種宿命感一直都有,自己一向推崇盡人事而聽天命,沒有把人逼到非走不可的地步,我自個也樂于當溫水的青蛙。梭羅倒是說過:“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當然梭羅是站在哲學家的高度看問題,我們此等愚民濁物看不了那么本質(zhì),思想也僅是停留在普通民眾層面上,也正因如此而難以擺脫螻蟻般卑微的命運。
在體制內(nèi)生存的這一年來,其實感慨還是蠻多的,只是反倒不敢輕易發(fā)表言論。體制是禁言的開始,吃人家的飯,看人家的臉;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這么淺顯的道理想來大家都懂。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早已深入到骨髓里頭,即便受過各式各樣的教育,奴才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特別是遇到那些位高權(quán)重之人,滿是鐘氏兄弟受魏文帝召見時“汗出如漿”、“汗不敢出”的戰(zhàn)栗感。人一旦走上官場,心態(tài)都會變得很復雜,你要在官場這條路上走,你就一定要失去你的獨立人格,適應官場的游戲規(guī)則,當然有大本事牛關(guān)系的人除外。袁宏道大才子那句“遇上官則奴,候過客則妓”寫實得很!
但是身處體制內(nèi),卻也發(fā)覺領(lǐng)導們的確也都能力突出,情商甚高,啥場合說啥話,珠言妙語信手拈來,領(lǐng)導藝術(shù)爐火純青,像我這種木訥的人只能俯首膜拜,給個衙門小吏當當就不錯了。所謂“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確實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般豪言壯志,也沒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宏偉愿景,更沒有“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的權(quán)利欲望,有的只是一顆做好本職工作安分守己、樂天知命的心,因而并沒有躁動不安,這大概可以稱得上“省事之本,在于節(jié)欲”吧。
夏日的午后很容易讓人生出恍惚之感,特別是當雨水潑過,陽光放肆地鋪展在大地上,這時候吹來的每一股微風都會讓你感覺似曾相識。“有時候,昨天的事恍若去年的,而去年的事恍若昨天的。嚴重的時候,居然覺得明天的事仿佛昨天的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在重復的工作生活中,我們的頭腦并不十分靠譜。人的記憶選擇性地淡忘或銘記,就算我們一遍遍講故事給自己聽,記憶的每次重溫都將發(fā)生變化,情節(jié)和細節(jié)或增或減。時間作為冷面的裁判,無情地把記憶分割成碎片,每一次的回憶將伴隨著記憶碎片的重組,但并不是每一次重組都是那么的順利,所以我們才有著各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記憶也甚為有趣,至少我們都會盡量選擇去淡忘疼痛而回憶美好,那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往往都比較溫馨,如同在某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里聽到了我們曾經(jīng)單曲循環(huán)過的音樂。
其實說來也巧,十年前的今天,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高考,去年的今天,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答辯——博士畢業(yè)答辯,一路走來,恍然如夢。十年前的那張面孔,透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自信朝氣;去年的那張面孔,滿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心塞;如今的這張面孔,已然只剩“平生個里愿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這般滄桑無奈了。有時候想想,十年前的那場考試竟然是我漂泊他鄉(xiāng)的起點,從此便是“浮云仕宦四方志,明月家山千里心”,我倒名副其實成了家鄉(xiāng)的過客。十年蹤跡十年心,本以為求學愈久,我所能選擇的道路就越多,結(jié)果反倒所走之路越來越窄,離家則越來越遠。也許,某天,當我“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久困選調(diào)、 游宦成羈旅”之時,我也能學 “莼鱸之思”的張季鷹,灑脫地吼上一句:“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也便不負我那顆“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xiāng)”的返歸之心。
當然,更多的時候,故鄉(xiāng)只是遙遠的代名詞。更深層次地說,故鄉(xiāng)作為一種特殊的符號,已然鐫刻在心里,我們只會在回首往事甚至逃避現(xiàn)實的時候,將它調(diào)閱出來,細細撫摸,舔舐著被荊棘密布的現(xiàn)實生活所割裂出血的傷口。古往今來,那些寫出無數(shù)懷鄉(xiāng)佳作的文人墨客們,有幾個真的能撇下榮華,回歸故里,粗茶淡飯,采菊東籬?大部分還不是如屈子蘇軾那般“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那句“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道出的終究只是一種美好的希冀罷了。所以,故鄉(xiāng)只對遠行人才有意義。當你出走半生后,你會發(fā)覺故鄉(xiāng)太小,根本容不下你那顆飛翔過的心,如果容得下,只能說明你并未真正離開。如《肖申克的救贖》里頭那句經(jīng)典臺詞:“有些鳥是關(guān)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故鄉(xiāng)其實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籠子,借著溫馨的巢穴,讓大多數(shù)人放棄了飛翔,但只要你飛了出去,你才會發(fā)現(xiàn)籠子外的天空有多寬廣。
不過人總歸是有矛盾心態(tài)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往往都有恃無恐,多少游子一生都抱著“長羨歸飛鶴”的心態(tài),只是選擇了外出奮斗的路,就只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了。而我,既然來到了離家千里之遠的地方,也注定將在這里結(jié)下不解之緣。所以,珍惜這里遇到的每一個人、發(fā)生的每一段故事,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學著蘇子那般“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我想我還是高考時的那個我,還是畢業(yè)時的那個我,永不曾老去。記住,我們的每一個今天,都是余生里最年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