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強的過程,其實就是判斷力增加的過程。
也就是說,你看得越選越準,規劃越清晰,就越能做到在復雜變動環境中,快速適應,抓住機會,四兩撥千斤。
強大的人不是一種用力過猛,而是深度思考后的,行動上的恰到好處,這是來自深和靜的力量。
高手過招,從來不拼蠻力,而是拼判斷力,找生死穴。
當初百團大戰,戰斗最火熱的時候,王興每個月要有三個工作日,不接電話不回信息。
干嘛?閉關。
閉關推演過程中,他悟到,可以從更高維度理清楚這背后的故事,然后用降維打擊的方法,獲得贏家通吃。
這種在面對巨大壓力和未知之前,所做出來的推演和判斷,不僅考驗智商、信息量、思維方式,更是錘打本心。
你的本心是否澄澈,明凈?你的價值和存在,是否是你真心所愿?你所做之事,是否值得你一心一意?
我看人有一種直覺,現在正漸漸梳理成一種方法,就是:看人先判斷其精神形態,看其靈氣。
怎么說呢?就像是,每個人都有其精神圖騰。強大的人,其精神氣清澈、有形態、源源不絕。
很多有靈氣的年輕人,神采飛揚之間,自有光彩。小朋友更是,一個個雖不成型,但都澄澈得很,小靈氣滋滋外冒。
但是,大部分人,年紀大點,就開始渾濁,模模糊糊,不成形態。
只有極少數的人,能保持本源,而能修出形態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些強大的人,他們的圖騰有些是老虎、豹子、鷹,有些是樹、是水、是一陣清風。
所以,大佬都是有氣場的,這種氣和場就是來自于精神。
以上是我個人感受,寫得有點玄哈。那說點實在的。
在我看來一個人,要變得強大,至少有這幾個經歷要具備:
1.對內: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意識
完整自我意識的人,才能獨立思考,知道去追求。對于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有清晰的判斷。
能說出好惡,能夠清晰地表達「想要」,就已經是成型了。
2. 對內升級:又經歷了對自我的解構
你有沒有發現有一類人,對自己特別狠。能夠不顧一切地做到自己想要的事,完全不在乎別人是否認同,會不會阻礙,有什么看法。
這種人,在很多人看來,是因為有極大的自我,比如曹操所說的:寧愿我負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負我。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人還是算不上高手。他們可能強大,但還是能夠被打敗,只要擊碎他的「自我」就可以了。
真正強大的人,能夠極大地解構自我,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的那點ego,給看透了,揉碎了,扔掉了。
所以,就沒了身份,沒了羽毛,沒了所謂的「我應該怎么樣」的束縛。
在我看來,我的偶像,魯迅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極致了。
他對人性解剖得狠辣,但是我想,他對自己的解剖,更狠。
補充:
大家對什么是解構自我不是很了解,其實很簡單:你不再被自己的身份、性別、在外標準和價值所束縛。
比如,我雖為女性,但是我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身份而懊惱,憤恨。
性別差異和不平等確實存在,有些人也對女性這個性別有偏見,
比如會有人評價我:你的邏輯和理性,在女性中是少有的。
我既不會被這句話冒犯到,也不會覺得這句話是贊揚。
因為在我這里,我已經解構掉了「性別」,在我看來,性別就是一個符號屬性而已,和「邏輯與理性」沒有關系。
我的邏輯和理性,是我的后天教育和自我訓練所得,我可以更理性,更有判斷力,但和「我看起來是誰」沒有關系。
魯迅不被他所在的環境所定義,他先解構了「一個地主家的少爺,一個醫生,一個舊時代的人」應該怎么樣的身份,而重新自己定義了「一個人」應該是怎么樣的。
所以,才有了那么振聾發聵的吶喊,和對污濁麻木的口誅筆伐。
這種解構,起源于自省,升級于視野的擴展,和對意義的終極思考。
3. 對外:有完整的基礎知識結構和基本的邏輯
如果前兩點是底層架構的話,知識體系和邏輯能力,就屬于操作系統的核心軟件。有了這兩點,才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功能運算,應付日常生活。
而沒有邏輯,知識結構也不完整的人,就是憑直覺生活,自然過得艱辛。
4.對外升級:基于元認知的學習方法,和思維體系
完整知識結構的升級,就是形成健全的學習方法,能夠不斷迭代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框架,不至于落后死板被淘汰。
而邏輯思維的升級,就行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包括能夠有自己思考的道、法、術、器,經過嚴謹地訓練。
阿里巴巴的曾鳴有一次回應說自己為什么有那么好的判斷力,對趨勢的判斷說的每一點都對。
他說:得益于兩點,一是長期嚴謹的學術訓練,二是阿里巴巴的平臺給的信息量。
長期學術訓練,是思考方式和深度的訓練,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而阿里的平臺,給他喂養的是最精華的信息量。
所以,在前面四點的基礎上,想要變得越來越強大,就去追求最后一點:
找到信息量最大最精華的地方,去吸收這些精華,打磨自己的判斷。
修心,修自我,修思維,修信息精華。
大約如此。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