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烏鴉一般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主張一竹桿打死一船人,一個活口兒也不留。在管理學上這叫“暈輪效應”,例如:
談到東北人,馬上就有人接話道:“我知道,東北人都豪爽?!?/p>
談到河南人,馬上就有人接話道:“我知道,河南人都愛騙?!?/p>
談到曰本人,馬上就有人接話道:“曰本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東北人都豪爽嗎?不一定!河南人都愛欺騙別人嗎?不一定!曰本人都壞嗎?不一定。
這些都是受到“天下烏鴉一般黑”俗話的影響,是這句俗話的變異思維。
3. 蒼蠅不叮無縫蛋
蒼蠅不叮無縫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謠言的有力“理論基礎”。
據《西部商報》2005年7月14曰報道,余某和把某是鄰居,在今年農歷三月份,村子里傳稱把某強奸了楊某。在謠言散播過程中,鄰居余某相信“蒼蠅不叮無縫蛋”,煽風點火,說把某一定是干了這件見不得人的事情,四處散播。
最后把某忍無可忍,竟然用菜刀將鄰居家婦女余某的頭砍下???,這大俗話“蒼蠅不叮無縫蛋”,不僅能害別人,還能害死相信這句話人的性命。
“人挪活,樹挪死”這句大俗話,實際上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邏輯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兩旁的樹都是挪來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說“樹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嗎?也不一定,看見過很多在各單位之間跳來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見“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實實在原來崗位上努力勤奮的人,做出了一點成績,所以人挪也未必“活”。
如果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難做出一番成績的。
6.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經常看見一些官狀模樣的人,說話喜歡旁敲側擊,聲東擊西,捕風捉影:“對于最近單位傳聞的咱單位內婚外戀問題,我們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然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聽者往往不知所措,說誰呢?大家猜測不止。本來很安靜的單位,一時間就會滿城風雨,議論紛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話,是給沒有“真憑實據”說話者找到殺人的“刀和槍”。
7. 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通常是年長者對年輕人“不聽話”的告誡。
判斷問題的對錯,和年齡無關。
扯上年齡,就是“拉上虎皮”,為自己的心虛鼓勁壯膽。如果年齡就是一切,那么一個學校的校長一定是該校年齡最大的;一個企業的總經理一定是該公司最老的;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定都是百歲以上的老者——事實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
筆者說這個,不是對長者的不尊重,只是實事求是地說,對待某個具體問題,誰的觀念最接近“最優”,和年齡關系不大?!拔疫^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是對年輕人的不尊重,也是對知識的褻瀆,持有“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觀念的人主張“論資排輩”。
更何況因為歷史原因,很多壞人已經變老了。他們年輕時候批斗老師,毆打父母,頂撞上司,到現在卻又教年輕人“懂規矩”,可笑。
8.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主張以地區為線,畫出友誼的大門。
中國警務報道,3月18曰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偵支隊三大隊將抓獲的殺人犯罪嫌疑人謝應福移交給廣州警方。
據悉,謝應福為20萬錢財,竟將從小一起長大的老鄉殺死。這里,就不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是“老鄉見老鄉,背后來一槍”了。
近幾年來,老鄉謀害老鄉的案件時有發生,網友們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見到老鄉就“不設防”,也不要一見老鄉就“談鄉色變”。中國人,要拋開“地域親熱”,了解一個人要全面地去考證,老鄉不是綠色通行證。
9. 各掃門前雪
“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張圈地為牢,倡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备鲯唛T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這幾年幾乎每個季度都有媒體報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羞辱了,而且圍觀者數眾。這些圍觀的人實際上就是“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大俗話堅定的支持者。
現在小偷猖獗、搶劫犯瘋狂——不能說跟“各掃門前雪”的信奉無關。在“各掃門前雪”的大俗話前,“見義勇為”正在淪落。
10.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庸特產。主張把交流情感、加強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賽輸贏是次要的。
真的能做到嗎?不可能!比賽就是要分輸贏的,就是要爭第一的,否則比賽就成了形式主義和工具。比賽中的參與者人也無法體驗比賽激烈對抗所帶來的精神享受,觀眾也看不見比賽的激情和懸念。這樣的比賽還能叫比賽嗎?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虛偽的代名詞,實際各隊在比賽前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賽場上也是火藥味十足,每一個運動員都打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幌子在干“比賽第一,友誼第二”的事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大俗話,特顯出某些中國人虛偽、矯揉、造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