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學前班里預先學習小學課程,類似于長跑比賽中在發令槍響之前讓孩子偷偷向前跑一段,使孩子在最初的一段賽程中暫時領先。可是,學習不是短跑,是實實在在的馬拉松,一時的領先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最終的落后卻可能會讓孩子輸掉人生。
一
幼子今年搭邊到了上學的年齡,我沒有讓他上。因為他出生時得了場大病,發育也比其他的小朋友慢一些。
雖然孩子晚了一年上學,卻沒有耽誤做家長的糾結。
糾結啥呢?
就是讓不讓他上學前班——那種專教學齡前兒童小學拼音、識字、算術及英語等文化課的班,現在這種班特別火。
每天傍晚,家長們匆匆趕到幼兒園,接著孩子,不是回家,而是趕去一個什么班;還有的,就把孩子直接送到全日制的學前班。
這樣的風氣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像老杜這樣每天帶著幼子在廣場上散放瘋玩兒的成了極少數。幾個堅持散放孩子的家長們在廣場上聚到一起說起上學前班的事兒,都是邊互相打氣,邊心里打鼓。
萬一真把孩子給耽誤了呢?
二
其實,所謂的“耽誤”是一個模糊的表述,到底怕“耽誤”的是什么,家長們并不清楚。
到了孩子上學的年紀,家長們也都三十出頭兒了,像老杜這樣五十出頭兒的比較例外。這樣的家長們已經離開小學20年左右,小學在教什么,小學生在學什么,家長們不僅是不清楚,而且已經很隔膜了。
正因為家長們對小學的不了解,不知道孩子要學到什么,會學些什么,所以心里就發毛,怕別人家孩子都學,而自己的孩子沒學,耽誤了趕不上。也就是所謂的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到底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學些什么呢?
三
9月28日,幼子所在的市第一幼兒園召開了一個特殊的家長會,請來小學一年級的當班老師和一位教育專家給心里糾結的家長們講幼小銜接——也就是如何讓孩子順利進入小學——的問題。
童話城堡般的幼兒園,二樓的教室里擺滿了孩子們的小椅子,家長們過分龐大的身體蜷縮在一個個小椅子上,黑壓壓坐滿整個教室,后面還有園里的老師拿著筆和本子來聽課。
看來講課的是重量級人物。
兩位老師中的一位是機關二小的一年級接新生的杜老師,她告訴我們,在小學一年級里,孩子們語文課要掌握275個生字,其中只有124個要求會寫;而算術,20以內加減法就足夠了。
這就是小學一年級新生所要學習的語文與算術的全部內容。
四
不知道其他家長們的感受,聽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我真的很震驚:
如果小學一年級學習的僅僅是這點兒內容,我的孩子即使零起步,又怎么能夠“輸在起跑級上”呢?
算一算,孩子一年要學習八個月以上,上課時間超過200天,平均一天認1.5個字,如果不是智障,他怎么能學不會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糾結、迷茫、焦慮都源于信息把握的不充分。
沒有掌握充分的信息,我們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而這種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狀態,讓我們糾結、迷茫、焦慮、不知所措,所以,對信息的充分掌握非常重要。
打個比方,我們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在想著晚上做什么飯菜,只有大米,那就只能做大米飯或粥;冰箱里還剩三個茄子兩個土豆,也就只能做個土豆茄子醬,做地三仙還沒有青椒。那么就定了,土豆茄子醬大米飯。也只能這樣了,沒有什么焦慮、糾結的。
為什么不焦慮糾結?
非常簡單,因為你掌握全部信息,沒有任何不確定性。如果再有別的想法,比如想做紅燒肉,你就要去菜市場了。
五
在半個多小時的講座里,杜老師講了很多,不僅僅是上述這幾個數字。
但是,僅僅這幾個數字已經足夠讓我不再糾結,這一點點有限的知識量,一個正常的孩子在整整一年的時間里,是完全可以學好的,根本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
但是,現在的小學生是個個一百分嗎?
肯定不是的,肯定有七八十分甚至更低分的,那是為什么呢?
這就涉及到另一位王老師講的內容了,作為一個研究教育問題的專家團隊的成員,她向家長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果說有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出現問題,那么,肯定不是因為沒有上學前班,而是因為其他方面。
六
我們常說,這個孩子學習好,那個孩子學習不好,這個好與不好,標志就是成績。
可是,成績好與不好,僅僅是一個最后結果,它只能說明孩子學習不好,卻不能說明為什么不好。
杜老師分享了她們班一年級新生的例子:
老師來上課,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知識。”
馬上就有同學說:“我知道我知道,是bpmf。”這就是在學前班學過的孩子。既然他會了,上課他就不認真聽課,他就在玩兒,在吃東西;也不會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
這樣的學生,就是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王老師說: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意志品質=成績好
前面這五樣,哪一樣出問題,孩子的成績都會受影響。
七
聽了王老師的講座,幼兒園的一位老師分享她教育孩子的教訓。
她兒子從小學開始一直是超前學習,上一年級預學下一年級的課程,孩子成績也一直很好。
到初三的時候,孩子的成績突然就掉下來了,結果沒有考上最好的高中。后來她反思,就是孩子年年預先學習,上課吃老本,到初三,老本吃光了,而他卻沒有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結果摔了跟頭。
到這里,家長們已經意識到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文化知識的弊端。那么,幼小銜接,家長們怎么做才是對的呢?
八
前面的杜老師講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后面的王老師更把學習能力分為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意志品質五個方面,有意識地在這五個方面培養孩子才是家長們現在該做的事。
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讓自己更有知識,更有能力;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他自己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等著家長或老師給答案;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有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放學先做作業,然后玩兒;
培養孩子好的意志品質,讓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知道主動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而不是凡事找家長問老師。
九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僅僅讓孩子上學前班,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并不能達到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目的,只有對孩子從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意志品質五個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才能真正的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而讓孩子在學前班里預先學習小學課程,類似于長跑比賽中在發令槍響之前讓孩子偷偷向前跑一段,使孩子在最初的一段賽程中暫時領先。可是,學習不是短跑,是實實在在的馬拉松,一時的領先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最終的落后卻可能會讓孩子輸掉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