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自己一直以來在教育中所追求的幾個核心詞,這些詞語背后是我對于人生幸福的一種理解,教育的功能可以擴展到很高的層面,它關乎社會、國家、民族,教育的功能也可以具體到十分現實的層面,它確確實實的關乎一個人生存、發展和幸福。而一個人能夠幸福的存在于天地間是他能夠擴展人生意義延伸人生價值的必須。我實在難以想象,整日里愁眉苦臉、牢騷滿腹、陰暗幽怨的人怎么能夠為社會、國家、民族創造更多的價值。教育既要解決人的生存技術問題,也要解決人的生活藝術問題。
在我的教育詞典中,會把“善良”放在第一的位置。無論培育的年輕一代會走向何方、會從事何種工作,都要與其他的人發生著社會關系,退一步說,就算是從事與物打交道的工作,還是要和家里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人是關系中的人,社會關系因人而存在。那么善良就是在人與人關系中最重要的核心品質。
善良的人首先有著強烈的同情心。很多時候,我們會錯誤的理解同情心這三個字,以為憐憫就是同情心,以為慈悲就是同情心。同情心是這樣一顆心,能夠將對方的心里感受與自己的感受相通,只有清空自我雜念欲望的人,才能盛放得下他人的情感,只有愿意打開自己心門的人,才能讓外界他人的情感進入到自己的心中,只有肯在匆忙的人生中把有限的精力分流出一部分投以他人時,才會意識到他人的情緒捕捉到他人的情緒。如此費力,為什么要浪費時間在他人身上構建一個情感流動的通道?所以,可以理解冷漠的人,他們有許多借口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冷漠。
善良的人有著憑著內在情感發出行動的勇氣。如果說為他人的痛苦掉幾滴眼淚,為他人的不幸增添幾聲嘆息,那這樣的善良無異于更加增添了痛苦的痛苦,加深了不幸的不幸。唯有行動可以實際的改變這個世界,善良的印證也正是要通過實際的行動來給世界帶來暖流。從感受到感動再到行動,距離是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距離。這是宇宙間最近的距離,所謂心有所念便有所動;也是宇宙間最遙遠的距離,所謂心里想一想依然照舊行。所以,可以理解那些圍觀的看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從內心走到現實的世界中來。
善良的人有著由心而發的純真。什么是純真?就是不含有一絲虛假的真,就是毫無雜質雜念的真。為什么兒童的雙眸是明亮的,為什么會有童言無忌,為什么戳破皇帝新衣的是一個孩子,為什么老子勸導我們要復歸于嬰兒,為什么弗洛伊德說本我才是生命的原始驅動力。善良的人,在善心惻隱之動時,會無任何猶豫的做出善行,沒有理智的考慮,沒有內心激烈的搏斗。因為純凈,所以沒有了對立面,所以沒有任何的牽掛和斗爭。
教育需要以“善良”為核心展開,當為了成績競爭而不擇手段的時候,當為了獲取更好的教育資源的時候,出現了勾心斗角的無影招數,結果呢?教育正在培養為了個人利益可以無視他人可以心安理得侵害他人的偽君子。從教育中習得的內容成了部分人掩蓋迷惑欺騙他人的工具,這是一種對教育的嘲諷。
為什么在善良的培育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仔細想了想,唯有心理健全者才會有愛有善良。所以,如果教育在扭曲孩子們的心理,那么這樣的教育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培養出有愛有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