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詞典:知識》

我們常說,要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青年。那么,什么是知識?

所謂知識,指的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且長期來看更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信息。前者說的更簡單點,是“有用”。后者是說短期有用的東西,不見得長期有用,短期沒用的東西,不見得長期沒用。

即便是滿足這兩個條件(有用、長期)之后,可以稱之為知識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價值。我有個專門杜撰的概念來區(qū)分他們,有繁衍能力的知識。

有些知識,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識,于是它們顯然更高級,更有價值。這類知識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通識”——即,哪兒都用得上的知識。

知識是否可以被碎片化呢?這顯然是誤解,也再一次是概念不清晰造成的混亂。事實上,被碎片化的只是時間而已,而不是別的什么。擅長學習的人,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長期持續(xù)連貫的學習。于是一個很顯然的結論出現(xiàn)了:體系化的知識,是更高級的知識。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識完全沒關系。

那,對于普通個體來說,體系化又從何而來呢?最佳策略是“漫游”。在學習的時候,“莫問前程但行好事”是最優(yōu)策略,最終會融會貫通,體系化也自動形成。

從這一點可以說知識是內在結構化的信息,而信息穿過大腦就再表達就是結構化的過程。所以,要實現(xiàn)從信息到知識的轉化,就需要我們在接收到外部有用信息之后進行思考加工,思考加工的深度決定了某種信息能夠發(fā)揮的價值。

所以,拿看書來舉例。它的意義不在于完成,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深入挖掘書的價值,做標注,做筆記,爭取把每一次投入到閱讀花費的時間能夠帶來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

知識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能內化于心完成一次結構化的過程,最終為我所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