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魚很瘦
寫盡世間百態 ? 仍然相信真愛
就算遍體鱗傷 ?也要笑得猖狂
鄭重道個歉:我許諾過,2017年要做到每天盡量更一篇,但我最近經常段更。。。。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
大魚輕食咖啡店正在準備營業,我快忙瘋了,又趕上年底,裝修工人找不到,快遞停了,工廠關了,各種資源是有錢都買不到了,所以也多花了很多精力跟金錢在尋找貨源,磕磕碰碰,原計劃21號試營業,又被裝修拖延了,這兩天在整理店鋪、洗地板、搬桌椅、擦洗物件........好委屈。。。我似乎快把這輩子所有的家務都做光了。。。
所以很多事情都被耽誤了,比如寫文章,比如聯系家人。是啊,我已經好幾天沒更新公眾號的文章了,也好幾天沒給媽媽打過半小時以上的電話閑聊了(我之前是每晚都打電話的......),連媽媽昨天感冒發燒,我也是后知后覺,真心覺得愧疚。
小時候天天呆在家,總覺得爸爸媽媽的嘮叨很煩人,每天翻來覆去都是那些不變的家長里短,貌似一聽到他們講話,一天的時光都會被拉長;
長大后離家去上學、工作,嘗到了無拘無束的自由味道,再也沒人催著你去整理房間,催著你起床后必須疊被子,催著你必須吃完早餐才能出門,催著你天冷必須穿夠三件以上,還得圍上圍巾、戴上帽子、戴上手套,包得密不透風才可以出門;
而現在離家遠遠的,黑白顛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三餐不濟,早餐是個什么鬼?訂了十多個鬧鐘,迷迷糊糊地起床,慌慌張張地出門,餓個半死,也要撐到中午才能吃午餐;穿衣打扮上,也是怎么瘦怎么穿,怎么美怎么穿,不小心感冒后,輕微的鼻音在跟老媽通話時,被聽到后,又是一頓愛的“痛罵”。
離家越久,鄉愁越淡,尤其是到了年底,混了一年,什么都沒有,于錢于臉,都想逃避“回家”這個嚴肅的任務。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里討論了我們為什么害怕回家?有人說:怕被催婚/催生小孩/催買車買房;混的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習慣了大城市的紅燈綠酒,不習慣小城鎮的青山綠水;怕見舊人,怕憶舊事........
于是乎,一年365天,每個節日都像一個劫,我們在找各種借口不回家,父母卻在找各種借口讓我們回家,不管怎樣,家是一定要回的,百善孝為先,欠了一年的親情債,是時候還了。
都說常回家看看,經常回家,的確是孝順的一種表現,但我更覺得,有點能為父母花的小錢更是一種孝順。當然一半一半,家要回,錢要有,福建有句俗語叫:錢孝順,有錢才有孝順。
聽上去是有點物質,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能給父母錢花才是真正的孝順,畢竟,言語關懷,只是精神撫慰,物質滿足,才是實實在在的,能讓他們看得到、摸得著。
不管你努力工作、拼命奮斗的理由有哪些?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買買買不猶豫,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等等,肯定還有一個,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正常人都有的想法吧)。
曾經也看過一篇寫的很走心的文章:給父母送禮,是我奮斗的最大意義。中國的父母,毫不夸張地說,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奮斗,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更好的生活,讓他進更好的學校,找更好的工作,嫁/娶更好的老公/老婆,生更好的孩子........周而復始。
這個模式,我不去批判是對是錯,總之也沿襲了上千年。
而今,年味愈濃,回家成了一大主題,過年大概是媽媽們最喜歡的時光吧,雖然又忙又累,但這可能是一家人一年唯一的一次大團圓吧,真的不該再逃避了。
在外忙活了一年的你,不管是滿載而歸,還是一無所有,用一句很通俗的話說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但是呢,過年你對爸爸媽媽的“表現、表現”,就是媽媽們打牌時炫耀的“本錢”。
年終交卷時間已到,很遺憾,我今年依舊是兩手空空,挺丟臉的。。。可是不要氣餒,不要自暴自棄,屢敗屢戰嘛,年終既是結束,也是開始,至少,明年的除夕,一定要給爸媽補上今年欠的大紅包!我想成為讓爸爸媽媽驕傲的女兒,不是公務員,也很讓人驕傲的女兒。
請監督我,也請你一起努力。
說到底,我們奮斗的意義不就是為了讓爸媽在跟鄰居閑話家常時的說出這么一句:哎呀,我家女兒/兒子,又給我亂買東西了,都說給了紅包意思意思就好,還非得買什么項鏈啊、手鐲啊,戴著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