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平原創第90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們國人的修身之道。作為一個中學教師,我特別喜歡買書看書。家有藏書上萬冊,有時的確是因為工作忙,讀書效率就打折扣了,其實有時也并非是工作忙,而是因為讀書沒有計劃性,所以讀書速度并不快。昨天開始我立下一個小小的決心――正常工作以外,每三天看一本書,一個月讀最少十本書。我一旦下定決心,這讀書效率馬上就高了很多,居然一天時間就把兩百八十多頁的《孫正義大傳》看完了。今晚上已經開始看第二本書《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這本書是前幾天李臘梅老師推薦的。本書作者江本勝是日本的醫學博士。從一九九四年起,他開始以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水結晶。結果發現水有復制、記憶、感受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因此而結集出版了這本書,從而引起世界性轟動。也喚起了人們的愛與感謝的珍惜與贊美。
首先,作為一個理科老師,我對于日本人的科研精神是持肯定態度的。但是我對本實驗研究的方法和程序設計的嚴謹程度,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懷疑。這項研究的初衷是緣于一本書上的一句話:“雪之結晶,沒有任何兩片相同。”如果作為一項嚴謹的科學研究成果來分析,那就應該非常嚴謹的描述整個研究的條件控制和操作流程。以便于別人看到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操作,從而再現其科研成果。作者并沒有選擇用這種方式呈現,我覺得有點遜色。當然站在作者的角度講也情有可原。因為作者寫這本書的根本目的,不是做一項科研成果給專業機構進行專業成果鑒定,而是寫給普通大眾看的一本科普讀物。
作者首先研究的是城市自來水。他說:東京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從專業角度來講,這條件控制的說明就很不嚴謹。如果再降低5℃,或者10℃呢?臭水溝里的水也會結冰的。然后是研究了泉水,地下水,冰川,上游河水等,都能形成美麗的結晶。
其次,相關研究人員又開始了研究:“讓水聽一聽音樂,看看會形成什么樣的結晶?!辈煌囊魳酚胁煌墓澴嗪鸵繇戭l率,對于水的結晶產生相關影響,我覺得是可以相信的。我們甚至有人研究了音樂對于水果蔬菜成長的積極作用。對此,我同樣持有相信態度。
再次,相關研究人員又開始了研究:“讓水閱讀文字。”分別給水看“謝謝”和“混蛋”這兩個詞語,看他們的結晶有什么不同。結論是有很大的差異?!白屛覀冏霭?!”與“一定要做?!卑堰@兩句話分別貼在瓶子上給水看,結果居然也出現很大的差別。以我一個中學理科教師的理科思維和科學精神來分析,我覺得這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照片條件的控制很可能帶有杜撰的成分。如果說是平直的線條,扭曲線條,雜亂無章的點對比怎么影響水結晶,那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結晶的規則性。
最后,看作者的寫作意圖。“使用友善溫和的語言,將會使事物帶向好的方向;惡語相對時則會帶來不好的結果?!薄拔覀儾还茏鍪裁?,都應該采取積極的語言,讓事物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些是充滿正能量的,符合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符合佛教的八正道。只要是傳播正能量的,哪怕它傳播的方式并不完美,我們認為也是有價值的事業。
所以我說:《水知道答案》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傳播正能量,真愛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