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增速換檔,增速換擋就是說經濟從一個高速的發展過程,換擋為中速,最后再低速發展,成功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有的國家從經濟起飛,接著就降落;比如拉美等國家;這是一個中等收入陷阱。目前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有德日韓等國家。能夠成功跨越的概率只有10%,所以經濟的高質量比靠刺激獲得的高增長要好,也就是說,新5%比舊8%要好。
那為什么經濟不能高增長,主要是因為背后驅動經濟增長的力量,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主要是兩點:劉易斯拐點的出現,還有房地產投資長周期峰值。
先說劉易斯拐點:
從供給側角度看,人口紅利+改革開發是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人口紅利指我們1962-1976年這批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他們目前已經40-50歲了。再過十年,中國的主力勞動人群,已經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了。改革開放主要是指我們再80-90年代的各種改革,在2013年啟動新一輪改革。
從需求側角度看,廉價勞動力成就出口高增長;我國15-60歲的主流勞動力人口出現峰值,并開始減少,劉易斯拐點出現。農名工工資開始上漲。
房地產投資長周期峰值出現:20-50歲置業人群達到峰值,房地產投資長周期峰值出現。
所以增速換擋,表面上看是高速變到中速發展,實際上是動力升級,從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在根本上看改革轉型,從政府主導到市場主導。
經濟要高質量發展,接下來會有一些變化:
在產業追趕方面,主要體現為從農業,中低端制造業到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變化。
在需求追趕方面,主要體現為從衣食,耐用品到住行,服務的變化。
在供給追趕方面,勞動力從數量優勢變化到人力資本優勢;創新從模仿式創新到破壞式創新。
在制度追趕方面,要從政府主導變化到市場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