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要求:字字過目,劃出重點:提示語和答題要求。三個問題帶著問:這是什么,誰干什么,這些屬于什么。答題時語句力求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一、積累與運用(35分)
▋1.古詩文名句默寫。(10分)
68首課內 + 18篇課內文言文 +75首小學名句 + 180句課外名句
不要出現錯別字,交待清楚每一筆畫,理解背誦抓關鍵提示語,分析選擇。
▋2.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5分)
《試題研究》P2~P10,學會聯想,巧用文字知識,如形聲字等知識,聯系詞義。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詞語或詞語句中義解釋)使用不正確(正確)的一項是(2分)
熟記P13~18頁的詞語。分清詞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成語注意使用對象錯、褒貶誤用、謙敬辭誤用、語義重復、望文生義、大詞小用(小詞大用)等錯誤類型。
▋4.下列句子沒有(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熟知句子結構:(定)主[狀]謂<補>賓。
語病類型:1.無主語2.缺賓語3.語序不對4.兩面對一面5.歧義句6.搭配不當7.不合事理8.包含與被包含9.防止不杜絕不等不能同時出現10.三否句“不能不是沒有”,反問句中三否,有一否是疑問詞“誰”。
語病標志:(1)動詞(與主語賓語搭配);(2)并列短語;(3)否定詞;(4)兩面詞;(5)關聯詞;(6)成語熟語;(7)數量詞、表估計、約數的詞等。
復習所有周練卷和月考試卷上的病句題。
▋5.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看選項,找首句,找對應,找關聯,排除法。(做題時要劃出這些標志性詞語)
▋6.名著閱讀。(5分)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排除法,《試題研究》P54~P56熟記,抓關鍵錯誤(用筆標注出來)。
(2)閱讀選段,結合相關情節回答問題。
熟記所有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繁星?春水》《西游記》《格列佛游記》《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孫漂流記》《水滸》《駱駝祥子》《簡愛》《朝花夕拾》《紅巖》)的主要情節,分清人物特征。概括情節時抓主要情節,突出對人物性格及特別的事件的記憶。必讀書目主題要熟知。
(3)讀圖題要結合文本分析。無論什么題目,萬變不離其宗,結合原著回答問題。結合主流賞析回答問題,不要為創新另辟蹊徑。
▋7.綜合性學習。(9分)
(1)口語交際:分析言外之意:轉換角色答;修改別人的講話:若在原句上修改,只要修改不妥的詞,其他不變。若要先找錯,再修改。就先指出不妥處,然后建議修改成什么。
邀請類:對象 + 問候語 + 亮明自己身份 + 邀請緣由(材料中找) + 委婉語。
傳話類:對象 + 禮貌 + 身份 + 事件(材料中找),
勸諫類等其他類:對象 + 禮貌 + 事件(材料中找)+ 委婉語
(2)圖文轉換:材料中間找主語(事件照抄),數據中間看變化(橫向和縱向都要看),逐年增長還是下降或對某事物的關注率高或低等,同性質的求同存異,合并數據再比較,抓大數,看小數,比較得出結論。
什么事 + 怎么樣;或 誰 + 什么事 + 比誰怎么樣(或高或低,或多或少,或增長或下降,或以什么為主等)。
多則材料多個結論就一則材料一個結論,調查項目作主語 + 每則材料關鍵詞或主要內容。
多則材料一個結論,就將每則材料的關鍵詞相加組成:什么事+怎么樣。
概括文本,提取信息的重點是找出原文陳述的對象,通讀語段后作出概括。
(3)仿句:形神兼備,形式相同,內容相關,主題一致。
(4)廣告:不求創新,但求工穩,注意題干對修辭及形式上的要求。
(5)書上的專題一一過關。關注時事政治及鹽城市的熱點話題。
二、閱讀理解(55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詞),完成第8題。(5分)
▋8.(1)描述畫面(2分):聯系上下文,翻譯 + 合理想象 + 形容詞。
(2)賞析詩句(3分):抓點表態 + 寫了什么 + 寫出了什么 + 有什么效果。
煉字(析詞妙處):從動詞或修辭上去賞析,修辭+效果+感情(注意雙關的修辭手法)。解釋動詞+代入句中表達效果+感情。
表現手法:表態(判斷什么手法)+ 作用詞 + 對象 + 特征 + 情感。
表達方式:描寫與抒情要重點關注。描寫:角度、方法、作用;抒情:方式、作用。
(3)表達情感:抓題目、作者、意象、注釋、情語、結句讀懂后概括。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17分)
▋9.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
課內要背上,課外要聯系課內翻譯,注意詞類活用,要帶到句中檢查。考前看《試題研究》上的實詞總結。重點虛詞要記牢,根據上下文判斷其意思。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1)先翻譯后劃分;(2)看句子結構形式,看前后有沒有相同結構的句子;(3)分清楚是句內斷句還是句間斷句;(4)看清要求(幾處)。
▋1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字字落實;(2)關注特殊的語法現象;(3)變單為雙;(4)聯系上下文,代到文中檢查。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定語后置—— 居廟堂之高;被動句——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賓語前置——何陋之有;省略句。代詞“之”出現在中間,常常被省略,翻譯時應該補出。如“欲以(之)擊柱”。例:見漁人,乃大驚。判斷句——“……者……也”“乃”“此則”等。
注意一些特殊短語格式: “其”在句首出現,后面有問號。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得無......乎?】可能……吧?或許……吧。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2.內容主題理解題。
(1)讀懂文意是基礎;(2)聯系已學文章的主題作出正確的判斷;(3)看清題目的要求,按要求答題;(4)緊扣原文聯系實際。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6題。(14分)
說明文
▋1.開頭事例的作用:引出說明對象,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若引用佳詞)增強文章語言的文學性。(若設問)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2.說明方法及作用:舉例子(具體有力)、作比較(強調突出)、列數字(具體準確)、分類別(條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動)、引用說明(權威有力)、下定義(科學嚴密)、作詮釋(通俗易懂)、摹狀貌(形象生動)、列圖表(形象直觀)……
答題范式:說明方法 + 作用詞 + 說明對象 + 對象特征(說明對象及特征在選段中找)。
▋3.“這”“此”指代的內容找最前面的句子。
▋4.說明順序:時間(程序)、空間、邏輯
▋5.說明文語文的準確性:解釋(本義或作用)+ 句中義 + 體現了說明文的準確性
變式:XX詞能否刪掉:四步走(表態 + 解釋(本義或作用) + 去掉會…… + 體現了說明文語文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6.概括說明的角度:原文中找,進行適當的整合。
議論文
▋1.論點:(是個句子,是個判斷,沒用修辭,分清事實和道理)找題目;總分總結構找第一段總寫句,分總結構找最后一段總寫句。
▋2.開頭的事例及引用的作用:引出中心論點(論題),作為論據證明中心論點,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論證方法及作用:舉例論證具體準確地證明了……;對比論證突出證明了……;引用論證有力的論證了…… ? 論證的內容找段首中心句或總寫句。或找本身關鍵詞。
▋4.“……”內容在文中充當什么作用?(故事類充當事實論據;道理的話充當理論論據作用。)
▋5.某段或選文的論證思路:首先提出了……觀點,然后運用……論證方法分析論證了……,最后得出了……結論。
▋6.“這”“此”指代的內容:找最前的句子。
▋7.補充論據:要注意前后文的總寫句,看看有沒有古今中外、正反等隱藏要求。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7—21題。(19分)
小說
▋1.賞析句子:一看修辭(修辭+效果+感情),二看描寫(人物動作、心理、語言、外貌表現……;景物描寫、側面描寫烘托……、細節描寫刻畫……),三看動詞、疊詞,四看寫作手法。細分析,得答案。
▋2.人物形象:從文中找關鍵詞 + 依據。人物心理的話變換角色答。不同文體不同答題公式,萬能答案往上寫。
文章寫XXX,為什么還要寫XXX?(對比襯托突出XXX)
▋3.語段的作用。
結構上:開頭:開篇點題,總領下文。中間承上啟下,結尾照應題目或開頭,揭示主題思想。結尾段作用:總結全文。若首尾照應題答:首尾照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嚴謹。
內容上:寫了什么,寫出了什么,與什么內容照應,解釋了什么內容,點明(深化)全文主旨。
▋4.景物描寫:營造……氛圍,烘托人物……心情,為下文……作鋪墊。
▋5.情節填空:一般填詞或短語,找文中表主公情感的詞(或事件詞),看這個詞管到哪個句段止。旁邊人的情感詞不能寫進來。
▋6.概括內容:誰+什么情況下+做什么事+結果怎樣(能點明主題的結果)
▋7.插敘:(1)交代XXX的緣由;(2)為下文寫……作鋪墊。(3)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8.文中XXX的一句話什么作用?內容上:寫了什么(對象+特征),寫出了什么(情感、性格等);結構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承上啟下。
▋9)曲折的藝術:小說中為什么不直接寫一次打死白骨精?或一拳打死鎮關西或不直接寫XXX很厲害?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樣寫能使故事情節更加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妙趣橫生,也更能激起讀者的興趣。
結尾的藝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詳略的藝術:詳略得當,突出主題,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
▋10.口語(方言的運用):親切生動,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展現風土人情。
▋11.鏈接材料:聯系文章的內容來答。
▋12.第一人稱:直接抒情,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第二人稱便于直接抒情。第三人稱,敘述直觀、靈活,不受時空的限制。
散文
▋1.標題的作用:充當線索、概括主要內容、充當文眼,揭示中心、激發閱讀興趣、一語雙關等。
▋2.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或文中寫了幾件事):誰 + 在什么情況下 + 干了什么事 +有什么結果
▋3.品味語言(分析句子的含義或作用)
方法:
A找修辭:比喻、擬人。把----比作---,生動形象在寫出景物的-------特點(或人物的什么心情),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B、看描寫(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4.景物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出景物的------特點,渲染——的氣氛,烘托出人物的------心情。人物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外貌、心理運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生動傳神地寫出人物的--------心理。
C看道理。若即沒有用修辭,也不是描寫,就看該句是不是包含有一定的哲理,什么道理。
▋5.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首句或首段:統領全文、引出下文的-----。為下文寫-----作鋪墊、為下文寫-----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結尾句:總結全文、首尾呼應、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給人啟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讓人回味無窮)。
中間句: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6、寫物的散文應注意:
作者贊物是為了贊物,贊人的什么精神,(從文中找出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就是來贊美人的什么精神。)
▋7、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記住要用第一人稱。
▋8.評價感情類的: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結合文章中心(或作者的情感)來答。如果有聯系實際的,就要從生活中選取事例。
▋9.常見修辭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動地描寫事物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動作,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增強氣勢,長于抒情。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結構一致,形式優美。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10.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1.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人物描寫:(1)肖像描寫(即外貌描寫)(2)神態描寫(3)動作描寫(4)語言(對話)描寫(5)心理描寫
環境描寫:(1)自然環境(景物)描寫(2)社會環境描寫(3)場面描寫
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作品主題。
描寫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直接或間接描寫)
▋1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敘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詠史抒懷)
▋13.表現手法
(1)象征: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2)對比:突出對比物的特點,起突出強化的作用。
(3)襯托:襯托的作用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鮮明地體現主體事物什么特點或者烘托出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情。
(4)反襯:為了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更能鮮明的表達作者的某種情感。
(5)欲揚先抑: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種品質,使贊揚或批評更為強烈;還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瀾,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6)側面描寫: 另辟蹊徑地表現事物,體現事物的另一個側面。
三、寫作(60分)
▋1.作文素材4篇,寫自己,寫家人,寫校園,寫社會
▋2.列好素材提綱:如小標題、日記式、題記式、鏡頭式、段首中心句式,書信式。
若寫自己,寫哪幾件事;若寫家人,寫誰,寫哪幾件事;若寫校園,校園生活有哪幾件事,寫哪幾件事
原則:巧用作文素材,確保作文有亮點,有感人之處。語言優美活潑。結尾用三四句議論的話揭示主題。 邏輯,邏輯,邏輯。
▋3.考試時善于運用作文素材,將好的作文素材的故事、語言對接起來。尤其是借用開頭。善于用歌詞開頭結尾或詩句或抒情或排比句開頭結尾,增添文采。
▋4.注意審清題眼。“也”“還”“不一樣”等要用對比開頭突此題眼。
▋5.點題句在文中至少出現三次以上,首尾中間。段落五段以上。用小標題至少三個,力求結構相似字數相等。用題記要凝煉,富有哲理,突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