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沒看過原著的人兒,機緣巧合下在2017最后一天和朋友去電影院看了《解憂雜貨店》。起因很簡單,2017.12.31下午三點,在下的一個朋友過來小舍,然后我們喝茶閑聊之余,溝通了一下,不如我們晚飯后安排去看電影吧,也算給2017結尾來個儀式感,因此上網查查了近期的影單,結合時間、票價、評分,最后選了《解憂雜貨店》,也因此我此刻碼字有了素材之源。
這部電影,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改編而來,在影片中,王俊凱飾演小波,迪麗熱巴飾演彤彤,董子健飾演阿杰,成龍飾演無名爺爺。
電影從三個年輕人入室搶劫一個房地產企業家開始,因為搶劫犯事逃警察,誤入一個雜貨店,雜貨店在僻靜的街角。在店里,小波他們翻閱到了一九九三年的舊報紙,報紙上講述了這個雜貨店的背景,提到“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三個年輕人誤打誤撞,打開了這個時間隧道,詫異地接到了過去的第一封來信,半信半疑回信。
接下來講了幾個個不同的來信者的故事,而故事時間點主要是1993年過去的故事,和2017年的來信者的變化。
故事一講述了猶豫是否堅持音樂夢想的秦朗,秦朗來自一個偏遠的小鎮,早年退學北漂揚言要實現音樂的夢想,直到一日父親病危,多年未歸家的他才回了老家,父親以外的家人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音樂夢想,回家鄉做他父親的接班人,此時秦朗開始給解憂雜貨店去信,結合信件的一來一往,我們看到秦朗已經選擇封起吉他,就在差點要放棄追夢時,和父親發生了深刻的對話,對話中父親并不是跟其他人一樣不理解秦朗,相反是鼓勵秦朗逐夢。
后來秦朗真的有了一番成就,四處去演出,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彩虹之家”,這里其實是一個孤兒院,院里有個叫張維維的女孩子聽完他的演出,就唱出了他的作品《重生》,最后一場火災之中,秦朗為了救張維維,自己失去了生命,而他的作品卻得到了生命的延續,張維維唱他的音樂紅到了2017。
《重生》的歌詞:“如果有天,可以讓你選擇,人生重來或繼續。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最后會是真情或假意。我希望,從藍天到名利,所有你想要的,都別隨風去。”聽到這段配樂,表示有些動容。
故事二講的是一個邁克爾·杰克遜小鐵粉,他叫浩博,小孩子也有煩惱,他用邁克爾的名字給爺爺投信,信件以圖畫的方式呈現,講他不喜歡他的父母,想離開他們,而爺爺則告訴他不要離開家人,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后來小邁克爾因為爸爸欠高利貸連夜舉家逃債,在一個加油站,小邁克爾偷偷翻墻跑了,他的爸媽到處找不到他,在高速公路上,債主也追上來了,在被追趕中,車撞到了山壁,媽媽當場身亡,債主的車也掉下了山崖,他的爸爸本來是一個幸存者,最后卻寫下遺囑,駕車開向了海里。
而后面遺囑的故事也是直到后來浩博回到小鎮,才將故事串聯到一起。期間,解憂爺爺在報紙上看到這一家三口的消息,還因此自責,認為是他的建議給小邁克爾造成了傷害。但是爺爺不知道的是小邁克爾其實還在世,小邁克爾后來誤打誤撞被“彩虹之家”救了,也是后來的大畫家張默。
張默后來回到小鎮,在那家改造后的懷舊酒吧看到了他爸爸的遺囑,給雜貨店寫了致謝信,然后整個故事情節也串聯到了一塊兒。
故事三呈現的是一個舞女蛻變為房地產大亨的過程,故事的轉折點是2017阿杰的回信。阿杰因為自己的身世,對舞女非常之敏感,在雜貨店里看到舞女的來信,然后回信幫助這個舞女避免受騙,到鼓勵她真正改變自己是要從自身開始,去學習、投資。
舞女也聽了他的建議,后來竟然成就了一番事業,在2017接到一個地產項目,回到了“彩虹之家”,舞女也是這個家的一員,接下這個項目也是因為要改造這個孤兒院,至此,三個年輕人收到了來自2017晴美給解憂雜貨店的致謝信,意識到他們誤會了這個房產大亨。然后晴美也發現了“彩虹之家”創始人的故事,原來創始人和“無名”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而“無名”其實就是解憂雜貨店的解憂爺爺。
這部電影令人回味的是,不同的故事,通過時間鏡頭切換,彼此獨立彼此又相聯系。其實除了這3個來信者和彩虹之家的故事線,還有三個年輕人和彩虹之家、無名爺爺和彩虹之家創始人等錯綜的故事線。
影片的最后,三個年輕人收到了爺爺給空白信件的回信,“雖然現在是一張白紙很迷茫,但是白紙上有畫出各種地圖的可能和希望啊!”結尾讓人覺得暖心勵志,充滿正能量,每個煩惱的人內心其實都有答案,只是需要解憂的人一個肯定,這個仿佛是我們自己的寫照。
看電影之前,看到網友說,改編完全中國本土化了,而書迷則覺得電影改編丟失了原著的底蘊,不過在下想說如果是照原著拍,或許只是同個故事通過不同媒介展示而已,電影改編呈現其實是一種二次創作,何不抱著一種接受新事物的心態去欣賞呢?!電影結束,聽到其他觀眾說要去找原著來看,他們說的也是我的想法。
文末據說是經典對白:
在光怪陸離的城市拼盡全力,最難的卻是不忘初心。
遺憾不是年少時不能執筆,而是可以執筆,卻回不去那時。
現實與夢想的權衡,其實你早有決斷,就請無所謂懼的向前吧。
致2017看過的最后一部電影,感想完成于2018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