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輝
想到“記憶”二字,就想起一句話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不可能記住每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有很多時候,上一秒還記得要干嘛,下一秒就已經大腦空白,忘了剛才想得是什么了,甚至要絞盡腦汁想半天,還不一定有結果。所以,有些時候還是要依賴筆和紙。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嘗嘗被家長或者師長用來教育我們,通過摘抄和記錄,記憶一些很難記住的知識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想起初一時的一件事情來。
初一,剛開始學英語,對于這樣一門從未接觸過新課程,我很感興趣。從李雷和韓梅梅的對話中學到很多單詞和語句。
依稀記得那本大英語書后面羅列出每個單元的單詞,還不少,每學完一個單元,就讓我們回去背單詞。
那時的我,能把那一個單元的單詞從第一個背到最后一個。在家里的院子里,合上書,拿著一根木棍,從第一個寫到最后一個單詞。
上課時老師進行單詞聽寫,她念完上一個,我就已經知道下一個要寫得單詞是什么。
而且,每次的英語考試,我都是全校第一。
現在的我都佩服當時的自己,簡直不要太牛了。
但死記硬背也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知識和概念的深入,又來多太多需要記憶的東西,死記硬背不太可取。
尤其大學時的生物化學這門課程,關于氨基酸的知識很多,想記住氨基酸的各種分類變得不那么容易。此時若用死記硬背法,不但花費了時間,可能還什么都記不住。
對于這樣的知識采用“諧音”記憶法,把相關內容編成順口溜,效果會更好。當然,能把知識用自己話準確描述,也是很棒的。
不論是通過刻意練習,還是通過一些巧妙的方法來增強記憶,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夠輕松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