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又出現一篇刷屏文章,《“她不死,我也死不成”》。
一位81歲的婆婆,在成都撿破爛,養活一家四口。丈夫88歲,有肺病,老早失去勞動能力;女兒8歲得腦膜炎,又癡又癱;還有個小外歲,一歲領來開始養。全家人都靠婆婆每天撿塑料瓶賣破爛,換一點微博收入活著。
婆婆說,忽然覺得,這輩子活得有點累。
她花12元找人算了個命,問為啥活得這么累?還要活多久?
12元,是一家好幾天的收入。若不是幾近“絕望”,婆婆不會舍得花這筆12元巨款。
老伴和女兒離不開她。“她不死,我也死不成。”婆婆說。
一句話,帶出多少艱辛和苦難,又透出多少無奈和堅強。
一個人,要被生活逼到什么程度,才會寧愿了結自己的生命?我們時時抱怨工作中的不公,生活中的不便,社會上的不平,但跟婆婆的經歷和遭遇比起來,我們實在沒有放棄或退縮的理由。
人各有命,婆婆認命,但又不認命。認命,是接受現實,老伴和女兒都沒有勞動能力,但是她的家人,她不愿意放棄他們;不認命,是堅持要帶一家活下去,而且是有尊嚴地活著,再苦再累,也不接受施舍。
這份尊嚴,是婆婆身上最寶貴的財產,雖然這種尊嚴不能換吃換喝,也不能為她帶來片瓦遮頂。這份尊嚴,讓她在被生活壓彎脊背時,依然活得理直氣壯;這份尊嚴,讓她受盡路人鄙夷目光時,依然活得不卑不亢;這份尊嚴,讓她在生活最底層茍延殘喘時,依然生而為人。
這個婆婆,叫蔣貴英,她還有個名字,叫母親。
文章最后說:全世界都不會在乎這樣一個小人物,但對她的家人來說,她就是英雄。
是的,英雄就是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