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1
早晨九點從家出發,十點半到達了農村。一進屋爸爸鐵青著臉不吱聲。兒子問我:媽,我姥爺咋的了?不說話了。我說:一會兒就說了。過了一會兒話匣子拉起,但沒有喊。我們都靜靜聽著,誰也沒搭茬,老叔忙著做飯。
大約十一點飯做好了,我們放桌子吃飯,爸爸說他不餓,只拿了一瓶藍莓喝,我們吃飯,他繼續說他想要說的事。最后問我:春天,你說問題咋解決吧?我說:你的問題我可解決不了。今天爸爸還說了句明白話,他說:我知道我在這里除了我自己掏錢(一年四萬)以外,你們也得給你老叔錢不是(一年兩萬),咱們都破費。我心想:給錢有人伺候就不錯了,還想免費啊!你這樣能作的,就怕給錢也找不到人啊!
飯后我提議讓兒子陪他下棋,娛樂一下。爸爸還挺高興的,一共下了四盤各贏兩盤。下棋結束大約12:30我們就返程了。
今天總體表現還可以,沒有發火,只是叨咕,我們就可知足了。上次初八妹妹家三口人來的,比這次鬧的兇,他們沒吃飯就走了。
爸爸就是這樣,鬧一次能消停幾天,昨天在電話里已經喊夠了,今天氣焰就低了不少。昨天還說,來了和我們拼命呢。
無論什么人心理健康懂得知足,都是維護家庭和諧的基石。否則總是對親人“好標準,嚴要求”,自己痛苦別人更難受。看到一句話說“人喜歡要求別人的多,喜歡要求自己的少”。說的真對!如果人人都能嚴格“自律”,而不是千方百計的“他律”,去控制別人當成己任,那家庭會和諧的多。
因為“自律”很痛苦需要毅力(如減肥),“他律”很快樂不需努力(自己動動嘴,別人跑斷腿)。大家都聽我指揮,聽我調遣,那多有成就感!多愜意!這就是同樣的報酬下,人們喜歡“當官”的道理。因為官就是手里有“指揮”他人的權力,有別人想要爭取的“利益”,有可以調配的“公共資源”。所以有人說,中國目前最好的職業仍是“當官走仕途”。
如果有人說我不想當官的,就愿意當一輩子兵聽人指揮,那是沒有體會過當官的樂趣,你看哪個當官自己主動讓位的,都是晉升無望后,才不得說,太累了不干了。其實就是“口是心非”無奈之舉。在我看來“當官”如“吸毒”,他是上癮的,當多大官都嫌小啊!不會主動遠離,都是被動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