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著 ? ?張春城 ?唐超權 ?譯
九州出版社
時間:2015.11.1
P6-P8 心只有在悠閑中才能學習
? ? ? ? 悠閑: 心在悠閑時,學習才能開始。悠閑不是指拿著一本書在樹下或臥室里隨意閱讀。它不是指擁有一個平和的心境,也不是指無所事事或想入非非。悠閑意味著擁有無限的時間,去觀察身邊及其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去傾聽,去清晰地看。悠閑意味著擁有平靜的心,沒有動機和目的(比如為了拿到考試成績,找個好工作等),沒有崇拜(比如學生崇拜老師,老師有優越感,讓學生有一種“我必須被教育”的心理),沒有恐懼。。。。
? ? ? ?心在悠閑中,我們能學習自己,在關系中能學習世界。與一個人的關系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我們大多數人都太自我,都是從遠處來看待關系,而不是把它作為與我們密切相關的一部分。因為,“大多數人在關系中不是很認真,因為我們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然后在對我們方便、令我們滿意或在感官上滿足我們時,才會關注他人。”
? ? ? ? ?善:善只會在自由中綻放。它不會在“說服”的土壤中生長,也無法被強迫,也不是追求回報的結果。只要存在任何模仿或服從,它就不會顯現。只要有恐懼它就不會存在。善是通過行為體現的,而這樣的行為是基于敏感。善是在行動中表達的。善沒有對立面。 在每一種文化里,善都被認為是野蠻的反面,所以人類總是為了善而與惡進行斗爭。但是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斗爭,善就永遠不會到來。善是通過行為和行動,在關系中體現的。有善的地方,行動就永遠不會是機械的,重復的,例行公事的,因而也是沒有遺憾的。
? ? ? ? ?大師的概念好難理解!
? ? ? ? 如果善在你的行為中,你是自由的,悠閑的,那么可以說你也正在“學習”中。我好奇,此時個人感受是什么?四肢百骸,都是舒暢的?感官和大腦是敏感的,你可以覺察細微的差別。與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是和諧的,甚至是融為一體的。我突然想起了四、五歲的時候,坐在田埂上,春風從臉上吹過,吹著嫩嫩的秧苗,秧苗真嫩,真柔軟。。。。。此時,我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經驗,沒有概念,沒有思想,沒有偏見,不模仿,沒人說服,也沒有強迫。一個小女孩,感官和心靈都是敏感的,可以清晰地看見周遭細微的差別,可以清楚地體會到自己。 此時,大概就算是”悠閑“的,這大概是在"學習“中么?
? ? ? ? 兒童容易進入到這種”學習“的狀態中,可被成人馴化的兒童已長成了成人,怎樣有這種福氣還有這種境界呢?成人無時無刻不被關系的大網緊緊綁縛著。比如,你在上述”學習“狀態中,有人憤怒的指著你鼻子,說他新近愛上了與你相親相愛的妻子,你為何遲遲不退出,你如何還能關注并愛著這個大吵大鬧的人? 大師說“善的本質上就是沒有自我。它通過禮貌,為別人著想,謙讓而不失原則體現出來。”,此時,原則界限恐怕是第一位的。我懷疑,就像春筍到了秋天長成了竹子,成人還能有那樣的時光嗎?
? ? ? 這倒是個提醒,少打擾正在體驗中的兒童,不要為了指導,教訓他而打擾他自由而悠閑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