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越期待?與人合作或在職場,只完成差不多的工作,并不足以取得對方信任,如果能提出更好的建議并被采納,自己的價值才會被認可,才更有機會成為對方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這就是“超越期待”的價值。
《超越期待:松浦彌太郎的人生經營原則》一書的作者松浦彌太郎,是一位書商,編輯和作家。
17歲開始推銷生涯,三十多歲合開了一家書店,從商之路走上正軌。后來出任一家生活雜志的總編,完成一次很大的人生轉變,也鍛煉了做生意的能力。到48歲那年,出任公司CEO。
作者自認工作中最難的是“與他人交流”。我們將分享其中的一些感悟和建議。
首先,不論在商業場合還是職場,擁有經營者意識,才能更好察覺問題本質。
1、工作的本質是幫人解決困擾。
作者剛接手編輯部的工作時,受困于雜志的轉型問題,后來跳出固定職位的觀察框架,嘗試用商業思維思考,才意識到工作的本質是幫助人們消除困惑。
找到了困擾原因,進而了解到把握“人的情緒”——也就是人們在什么時間和場景需要怎樣的服務——就能預測什么樣的商品和服務是被需要的。最后打造出了“讓人忘記不開心,消除人們困擾”的雜志,廣受歡迎。
2、換位思考,給對方提供利益。
不論在哪些場合與人合作,都要考慮提出的方案“是否能讓對方產生利益”、“是否能實現”以及“是否符合對方的理念”。
以上幾點,在商業中創造利益的人才是有價值的;有了提議卻不考慮是否能實現,最終會失去對方的信任;而符合對方的理念則能表明自己的支持態度。只有打動了對方,才會帶來收入的回報和個人價值的提升。
3、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工作方式也會完全不同。
生意就是對時間和金錢的追逐。有了經營者意識,就會考慮如何在相同時間,發揮最大潛力。也會考慮到金錢的流向和更長遠的作用。
還有人際關系——假設把上司當做客戶對待,為了讓上司更加滿意,就會在工作上花更多的心思。
以上建議有助于提升工作中的視野角度。其次,要關注的則是提升個人價值,也就是把自己當做品牌來經營。
1、工作中,讓對方了解自己與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公司或產品同樣重要。
面對產品時,如果推銷的人并不值得信任,我們會下單嗎?而如果我們了解對方、信賴甚至支持對方,我們會不會支持他的工作呢?
被人認同工作就會順利,商品或服務也會更容易售出。
2、遇到自己不擅長應付的局面,請試著打破它。
比如會見接待不喜歡的人,對方往往要求很高,我們成功幾率低,會產生膽怯。這就需要適當變換心態和戰略。
但正因為工作難度大,成功后獲得的成就感、自信也會更多。哪怕只要有一點進展,對增強自信心也是有幫助的。
3、把自己擅長的事變成武器,不斷精進,才能和別人拉開差距。
從擅長的事出發,積極表現,不斷提供新方案的人,一定會被更加器重。
如果暫時找不到擅長的事,就試著從工作中發現吧,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在做的。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人的“武器庫”也需要隨時更新。
經營自己可以提升自信。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交流上的困境。而擺脫這種困境的方法值得一看。
1、正面解決糾紛。
產生糾紛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個人的,甚至包括上司、部門乃至公司等方方面面。最好的處理辦法不是掩飾或推卸責任,而是就是坦誠的承擔。
能打動人的是直面問題,不試圖蒙混過關的態度。而擁有決定權的人,也更善于觀察對方是否值得信賴,更關注對方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附和,不逃避。
遇事迎合或逃避,只會降低周圍人的評價。
在交流時發現自己的問題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我們不僅可以趁機改善不足,還會讓人更了解自己,從而創造更多的機會。
3、適當否定和拒絕。
在交流和談判時,否定或拒絕別人也許會很難。但當場確認,總好過日后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在談話前就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比如項目需要完成的時間、預算以及質量等要求,就會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綜上所述,不管經商或在職場,經營者意識可以幫我們察覺到問題本質、更好解決困擾。建立自我品牌意識可以提升自信、并在工作中獲取信任。而直面問題、敢于表達想法和適當拒絕,有助我們擺脫困境,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
經營好自己,提供“超越期待”的工作價值,并且重視工作中的良好交流,自然就會帶給我們收入的增加和個人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