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小時候沒上過學,到現在也不會寫出自己的名字。
母親一生任勞任怨,敦厚善良。我清晰的記得我上初二的時候,父親秋收后農活很少了就去了江西幫別人燒木炭,一個深秋的下午,母親去山上砍柴,當她背著一捆柴下山時,一不小心滑倒了,整捆柴重重地壓過來,母親也被重拋很遠,醒來后身上多處受傷,一條腿也多處骨折,動彈不得,直到天黑很久了,母親終于在我兄妹們哭喊的呼喚聲中幾乎是爬回到家。本來就貧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親受傷后從沒求醫問藥,在接下來的日子,母親每天拖著傷痛的身體堅強地拉扯著一個風雨飄搖的家。
記得有一天晚上,母親半躺在堂屋門口借著月光把請人收割回來的黃豆從豆莢里剝出來,我和妹妹點著煤油燈作完作業后(那時村里還沒有電)也加入剝豆之中,大約9點左右,妹妹說肚子好餓,母親就叫我們去廚房煮點面糊吃,因為柴火太猛,鍋里水太少,剛把和好的面粉倒入鍋,瞬間一陣濃煙升起,鍋里的面糊變成黑炭,我和妹妹難過的哭了,母親蹣跚著過來看到此情此景也傷心的哭出聲來,記憶中堅強的母親很少流過淚,我知道,母親的傷心并不是責怪我們的無用,而是一種飽含生活的堅辛和無助,晚上睡覺時,母親一遍又一遍地說:每個人都不容易,一定要堅強,我們再窮再苦也不能向別人討要,別人送給我們的東西,哪怕是一瓢水、一碗稀飯都要記住別人的好,記得感恩,長大后也盡可能的幫助人家。”
02
史鐵生說:‘兒子的苦在母親那里是雙倍的!'可是母親的苦我們作子女的又怎能體會得到?當天晚上我也是一夜難眠,感覺自己應該有所擔當,一年后,我以全鄉第二名的成績考入縣城重點高中,經過高中三年幾乎是半饑餓狀態下的艱苦學習,高考得益于超高的語文作文分數,以壓線成績終于跳出農門,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成了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字不識幾個的母親從小就懂得教育兒女們要勤奮、善良、感恩、這些最樸實無華,最本真的東西,母親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偉大的女性,矮小的身軀卻是我一生都在追求的高度。而現在生活的瑣碎,養家的壓力,兒女的教育,大半生也沒有做出任何值得母親驕傲的事情,如今69道年輪,在母親臉上留下滄桑的畫面,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母親健康長壽。我們曾經共用過一顆心臟,我是無神論者,但我相信子宮就是天堂,因為那是我離你最近的地方,母親,您的這一生,活成了我努力想要的樣子!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沉淀下了很多珍貴的傳統,它讓人格更美好、讓人更有尊嚴、讓意義更加永恒。無論我們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我們是位高權重還是卑微渺小,我們都應該把握善良、感恩,有愛心等品格。
03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很多遍,有一些章節甚至我都能背下來。在這平凡的世界里,那么多與命運搏擊的勇士,鮮為人知,卻精神抖擻、有滋有味地走在人生的坦途或阡陌上。這世上還有人情的溫暖,如伏夏的涼風、冬日的暖陽,在憂郁惆悵的日子里,帶給心靈撫慰。沒有人能長久地忍受孤獨,沒有人強大到不需要別人相助。少安、少平、金波、金秀、潤葉……這些可愛的人兒,用自己的幾分微薄之力,拉扯更困難的人。也許會有陰霾滿天,也許會有狂風暴雨,也許會有電閃雷鳴,但藍天上,是太陽永恒的微笑。
這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詩和遠方,沒有饑寒交迫,怎知人間冷暖,哪一份自信從容的微笑背后,不是烙滿汗水與淚水浸潤的腳印,而春天之所以如此溫暖,不也是因為歷經了整個寒徹蕭瑟的隆冬,每一個歲月安穩,都是顛沛流離后的歸宿。
04
我一直都知道,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活在平凡的世界,過著屬于自己的平凡的生活。胡適老先生說得好: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從今往后,怎么收獲,怎么栽!有些東西冥冥中是有注定的,要相信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如今我也有一雙可愛的兒女,我也要象母親一樣傾盡所能,讓他們知道在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要學會對擁有的一切懷有感恩之心,永遠別忘記在前行路上幫助過的人,記住做個有情有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