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屬于我丈夫的祖父,從我認識他開始,他就一直很樂觀開朗。以前我不是很能理解,一個參加過殘酷侵略戰爭的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歷,能在戰爭結束后變成為一個與世無爭的老人呢?
直到去世之前,他才將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戰爭之前,他和他的家族生活在東京的西部,靠著有一份小產業——商店,專門出售服裝和紡織品賴以生存。
隨著戰爭爆發,他和他的六個兄弟一個接一個的被卷入進去。而他是唯一一個在戰爭結束后活著回來的人。
我記得他講述自己的故事是在06年的一天,那天是個周末,我難得在家休息,于是親手做了一些小點心,祖父很難的有興致,叫我陪著他一起喝茶。不記得聊到什么話題,祖父開始跟我說起他參加二戰的故事。
“我不是一個戰士。”
祖父說出這句話時我很困惑。
他隨后解釋說,戰爭中他的工作是幫助處理受傷和死亡士兵的文件。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到一線作戰,但是在后方他也親眼目睹了無數和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死去。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刺激,他說不清這種感覺是好是壞,唯一慶幸的是自己仍活著。
日本投降后,他說自己如釋重負。畢竟自己不是一個戰士,戰爭中沒有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他想象著回到日本后,能做些小生意來養家糊口和照顧僅剩的妹妹。他說那種生活是他一直都很希望的,希望趕緊回家,回到戰前自己的生活中。
然而戰爭結束了他卻沒能馬上回到日本,沒有援助的情況下,他和其他日本人被困在了中國,成為了國名黨軍隊的俘虜。可以想象因為日本人在戰爭犯下的罪行,他們這些俘虜成為了中國人報復的絕佳對象。在監獄中他飽受虐待和折磨,在這種情況下他甚至想自殺以此避免無盡的折磨。
后來,不知道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美國軍人把他們從監獄里帶了出來,并被遣返回日本。
在回日本的船上,美國人細心照顧他的傷口,讓他衣食無憂,甚至還教他玩一些卡牌游戲。
回到日本后,他發現自己的家被摧毀了,他的大部分親人都在戰爭中死了。好在后來找到了那個唯一幸存的妹妹,兩人相依為命。后來他在自己的家鄉開設了一家電影院,生活逐漸好轉,電影院至今仍在運行。
他說每年自己都會去美國參加美國獨立日的游行,他特別喜歡美國的音樂,麥當勞和可樂,因為那個國家救了他的命。
在后來,他堅持讓自己唯一的孫子去美國接受教育,在那里我和他的孫子相遇相愛。
幾年后,我和丈夫結婚后回到日本,并且同家人住在一起。我經常在餐桌旁和祖父聊戰爭,聊他的青春。有一次我問他,對于自己的遭遇他會不會因此怨恨自己的國家呢?
祖父緩緩的說道“沒有戰爭,我就不會遇到美國人。沒有遇到美國人,我就會死在中國。如果我死了,你和我的孫子就不會見面,甚至在一起了。”
“如果有一天你們有孩子了,不要再去告訴他們那場戰爭的任何故事,我希望他們能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里,畢竟過往的故事和他們無關,他們也沒必要在帶上戰爭的枷鎖。一切關于日本帶來的苦難就在我們一代身上終結吧,我們是親歷者,也是丑惡的創造者,所以該由我們來結束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