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列了一個列表:你的人生中,曾經有多少次機會成為另一個你?
或者換個說法?你有過多少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倒著來數:
高考時換了個專業,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
高考時換了個學校,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
當年棄掉的小說要是堅持寫完,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
數著數著,再往細了數,無窮之多,那么多個分叉口,我選擇了一條路走下去,從而放棄了其他可能。
2
小時候看的臺灣偶像劇里說,在這個浩瀚無垠的空間當中,不止有你如今存在的這個世界,世上有十二個時空,每個時空里都有一個你,有的你天賦異稟,有的你只是個普通人,你們沿著不同的軌跡,過著不同的人生。
《奇葩說》里我最喜歡的一個辯手叫做艾力,覺得他是一個陽光的、正直的、干凈的、充滿希望和力量的人。艾力出過一本書叫做《人生的84000種可能》,他說:“每一分,會醞釀84000個念頭;每一天,會創造84000個機會;每一生,會將臨84000種可能。下一秒會發生什么,由你自己選擇。所以,為什么要給自己設限呢?一生,不止是一種打開方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小時候的課本里總告訴我們,任何職業都是值得尊敬的。小時候的我們做夢,我要做科學家、我要做航天員、我要做明星、我要做老師。。。卻沒有人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做不止一個夢。
3
曾經有一個青年,叫做斯爾曼,他的一條腿患嚴重慢性肌肉萎縮癥,憑借著另一條完好的腿,19歲,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21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22歲時,登上了乞力馬扎羅山;28歲前,征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在功成名就之后,他自殺在了公寓里。
斯爾曼留下了一句遺言:“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無事可做了,我沒有了新的目標。”
他完成的自己的目標,他的角色已經達成了,于是他感到他的生活了無希望。
可是
誰說你只能有一個目標的?
4
知乎上有人說,原本學生時期一直很優秀的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了心儀的工作之后,發現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變得懶惰和平庸了。
沒錯,你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但誰說你不能去完成新的突破,嘗試新的挑戰呢?
你也許是一個優秀的教師,但誰說你不能也是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
你也許是一個優秀的會計,但誰說你不能也是一個優秀的作家?
你也許是一個優秀的醫生,但誰說你不能也是一個優秀的面包師?
很多人被困在自己角色的小圈子里,以為自己天生應該就是這樣的,而不敢勇敢跳出來去嘗試別的可能。
可是不嘗試,你怎么知道你不行,你怎么知道你不喜歡?
5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天才,那么多可惜啊,你那么美麗的天賦,那樣上天賜給你的、可能創造奇跡的天賦,都未曾被你發現,就隨你的衰老、死亡而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想象一下,世界上有另一個你,在你選擇的分叉口,他和你做了相反的選擇,他的人生,將走向哪里?會發生哪些故事?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那樣的人生,會不會,也是你想要的?
你希望成為誰?
最后推薦一下引發這個思考的書,美國作家薩拉·帕坎南的《世上另一個我》,小說講了一對雙胞胎的故事,我是誰?我本是誰?我的角色是我想要的還是別人賦予的?告訴我們,人生,可以有更加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