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
但現實是,嘆息的人特別多,不讀書或者不會讀書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坐頭等艙的人,幾乎人手一本書;公務艙的人,大多帶電腦辦公;經濟艙的人玩游戲、刷朋友圈、睡覺或者看電視。
按這個比例一算,看書與不看書的比例可見一斑。
當然經濟艙的肯定也有很愛讀書的,只不過占比比較少。其中有部分人因為沒有掌握讀書方法,讀得太慢或讀完后沒有吸收,便覺得讀書無用。久而久之,他們對書籍僅有一點的熱情也慢慢被消磨殆盡。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辦法的,不能什么都一味的蠻干,讀書也一樣。
最近在讀的《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有一個觀點,讓我醍醐灌頂。就是讀書的時候,不要試圖了解書的全部,讀懂20%甚至4%就可以了。
我們讀書的目的,無非是三種:一種單純是為了消遣,另外一種是收集信息,第三種是希望獲得知識。所以你讀書的目的,決定了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閱讀這本書。
從消遣層面來講,小說雜志等是比較適合的讀物。但日常生活中,為了更多的精進自己,我們都希望自己讀的書可以收集相關信息,獲取知識。這種商務類的書籍,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讀書技巧了。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通過自己每年閱讀300本書的經驗,以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高效的讀書方法和技巧。
如果你并不是很會閱讀的人,那么通過這套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就可以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騰飛,成為一個愛書惜書的高效能閱讀人士。
這本書主要從如何高效的閱讀一本書,以及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還有我們怎樣把知識運用于實踐,這三個大方面來講。
我想重點講一講,如何高效的把一本書讀完。因為這個是基礎,是入門。
很多人潛意識里覺得,讀一本書需要花費特別長的時間,所以還沒入門就選擇繞道行之,直接把自己擋在了書籍大門之外。
但是,為什么有的人一年可以讀100甚至300本書,而有的人一年都讀不完幾本。其中的區別,除了讀書累積下來的經驗和知識的沉淀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讀書的技巧。
《實用新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作者大巖俊之通過自己每年讀300本書的經歷總結得出,一本書最重要內容只占全書的20%,而這20%里面最重要的只是4%。
也就是說,一本200頁的書,最重要的內容只有8頁。你只需要讀透并掌握了這8頁,其他的內容可以不看,看過忘記也沒關系,因為這本書最核心的東西你已經掌握了,所以,這本書你已經讀完了。
厚厚的一本書,現在只要讀8頁就算讀完了,這樣的感覺是不是輕松自如,毫無負擔呢?!
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覺得讀一本書必須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讀,那才叫讀完,正是因為這樣過于“繁重”任務的限制,讓我還沒翻開書本就已經有了心里壓力。而這樣的錯誤,我們一直都在重度犯著。
比如有的人之前沒怎么鍛煉身體,長了游泳圈,去參加同學聚會被其他同學的身形刺激到了。于是回來信誓旦旦地說:我這個星期開始跑步,每天跑五公里。
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人可能第一天堅持跑五公里了,然后就沒有了然后。但如果一開始給自己設定一天跑半公里或者一公里的目標,反而因為輕松而堅持跑下去。
我一個朋友,每天堅持按摩1分鐘,大餅臉變成了錐子臉,你猜她按摩了多長時間?答案是:12年!但如果一開始她就給自己設定每天按摩20分鐘,能堅持12年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所以,讀書也是一樣的。
你拿起一本書,首先不要想著一字不落地把這本書讀完,讀懂讀透這本書20%甚至4%的內容就可以啦。
另外,在讀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帶著目的去讀,了解自己希望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內容。
因為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一本書,取舍都是不一樣的。而這4%的內容就是你帶著目的要去尋找的答案。
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在被問到如何讀書的時候,他說他讀書一般都帶著目的去讀,這樣就可以從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找到答案后,這本書對他而言,就算讀完了。
吳曉波老師和大巖俊之的做法是一樣的。高手之所以成為高手,都是有共通之處的。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有時間意識。當你開始看一本書的時候,給自己限定一個時間,比如說30分鐘或者1個小時或者更多,根據你當時的時間情境來設置即可。當你把時間意識帶入到閱讀里的時候,你的閱讀效率會遠遠超出你沒有設定時間的情況。因為你聚焦了,專注了。
這和時間管理里面講到的番茄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番茄鐘是時間管理里的一個概念。一個番茄鐘可以設定為25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連著做4個番茄鐘后,就能休息15至30分鐘。
番茄鐘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特別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不再被外界所打擾。所以,看書的時候,完全可以把番茄鐘帶進來,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管控。
當帶著問題并全身心投入去看書的時候,25分鐘的一個番茄鐘,比你漫無目的看2個小時的收獲都要多得多。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還講到,可以通過筆記法、形象記憶和思維導圖來幫助我們記住書中的內容。并且告訴我們,如果要把學到的4%知識運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就需要樹立一個目標,根據這個目標,一步步制定實施的計劃,然后,馬上采取行動,付諸于實踐。
任何事情,如果僅僅停留在想象的層面,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
這幾年非常流行一句話叫:不去做,然并卵。
李嘉誠先生說: “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讀書能讓我們更理性分析,更重要的在于讀完之后的行動,而不是去做個書呆子。”
書富如海,百貨皆有。在茫茫書海中,讀這樣一本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掌握讀書方法的好書,如見故人,如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