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泥璐
01
上周六8點多的時候,我媽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還在睡夢中的我,迷迷糊糊的給掛死了。
再一次被電話吵醒時,看一下表,呵,如若此刻走出去,就可以直接看到大中午的太陽了。
接了電話,我媽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亂轟:昨天又熬夜啦?都幾點了,還沒起床……
熬夜?突然發現,自從上了大學有哪一天不是在熬夜中度過的?有哪一天是在12點之前閉眼睡覺的?
我現在好像已經想不起來10點前睡覺的日子了。
記得上周自己有點輕微的失眠,連續幾天都晚上1、2點了,大腦還處在極度的亢奮中。耳畔想起的是來自四面八方舍友的熟睡聲,睡不著、睡不著,即使明天的課程滿滿,即使幾個小時后便要起床。
于是,開始睜著眼睛細數這些年自己的成長:
98年,你剛出生;00年,兩歲的你有了一個可以玩耍的弟弟;04年,懵懵懂懂的被送到了學校;10年,小學畢業了;13年,告別初中;16年,步入大學。
而現在,公元2017年,親愛的,今年你是一名大學二年級的就讀本科生,今年,你19了。
瞬間惆悵不安的恐懼感,在漆黑的夜里從四周向我襲來。
我看不到任何東西,可我能聽到來自心底深處一種聲音一直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的說:奔二了、奔二了,做好迎接的準備了嗎?
02
想起前一陣子,有朋友嘲笑我,說我比馬云還忙,微信、QQ、電話,甚至支付寶都用上了,還是不能及時和我聯系上。
朋友非常不解,他說:哎,你就說說你究竟在忙啥,怎么感覺你活的比高中還累。
我只能笑笑,其實真的還蠻心酸的,每天朝九晚五的忙到眼冒金星,每天累死累活的忙到倒頭就睡的地步。
可我不敢說,因為我現在還說不出口。還有一年我都奔二了,可我現在手中的籌碼卻貧瘠的拿不出一毛錢。
我來自于農村,從小接受到的觀念就是:你要好好學習,好好讀書識字,你要考上大學,這是你唯一的目標。
于是,在所有人的勸說下,我拿讀課外書的時間用來寫寫畫畫我的習題,我拿別人看電視、學技長的時間來背可能要考的東西……
我這幾年所學的是如何應對高考,但高考它只有一次,我經歷了,我把這些年所學的東西都用在了那兩天,不留余地的都寫在了四張試卷上。
03
有一次,上編輯出版學,老師在講臺上一口氣講了很多外國經典名著,可周圍同學卻聽得云里霧里。
這個聽過嗎?那這個呢?這個總該聽過吧?
我當時記得特別清楚:老師看著我們一問三不知的樣子,說了這么一句話――雖然你們不是中文的學生,單就這一點,你們連上你們自己專業的資格都不夠。
同學們當時全都沒忍住的哈哈大笑,可我連象征性的尷尬一笑都做不到。
以前在手機上和朋友聊天時,我最喜歡問一些有關于將來的事,比如:什么時候考各種證啊?什么時候考研啊?工作好還是考研好……
他們會說,你想的也太遠了吧!別想那么多,大學時間很寶貴的,好好享受才是王道。
可后來我發現,這些問題有些人比自己想的更早。他們會在高中時把大學的每一步規劃好,他們會在大學去嘗試各種旅游、實習以及各種研究。
他們畢了業,便開始了各公司紛紛搶著要,職位步步往上升的開掛了的人生。只是,在我眼里看到的也只是開掛罷了。
04
其實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最適合血拼一把,人生下不了的賭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都可以嘗試一下。
剛開學那會兒,有個學妹問過我,她說,學姐,你覺得像我這樣一個大一新生,應該怎么過,才不會虛度這一年。
記得我當時沒有說,著什么急啊,你這才上大學,應該好好享受。我只問了一句:你多大了?
這個學妹是個00后,這才17歲。多好的年紀??!可令我有點自愧不如的是:這個年紀的我還天天做著憧憬瑪麗蘇的白日夢。
有人說,二十多歲的年紀不是在學校讀著書,就應該是一個剛步入職場的小白吧!這時的你應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奮斗者,哪來那么多的后顧之憂。
可二十歲畢竟是個尷尬的年齡??!
賣不了未成年的萌,又偽裝不成三十多歲的成熟。沒有過來人的老道經驗,又灑脫不到小孩子的沒心沒肺。
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精通的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爭分奪秒的努力充實自己。
其實越長大會越覺得,自己好像白活了那么多年,啥都沒學會,還長了一顆經不起摔的玻璃心。
但成長真真切切地就在這,趁著自己還站在奔二的邊緣,想送送幾句不成文的小建議:
首先書必須要多讀。自己寫過的文章也算不少了,但幾乎能提點小建議的,我都不會把讀書這一條落下。還是那句老話――讀書一本萬利??赡軙行┤朔瘩g說,我讀的書也不少,為什么總感覺自己啥都沒收獲。
其實這一點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在寫東西之前,我還一直以為,曾經讀過的那么多書全無用武之地,直到我遇到了寫作。
當然,不是說所有讀的書只在寫作上發揮作用,讀書是個慢活,需要的是內化,像自身修養、個人素質以及氣質等方面,需要的是長期積累。
很喜歡的一句話――你可以一天整成一個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讀成一個林徽因。
其次善于與人溝通,適當采納他人意見。在二十多歲這個年紀,即是優點也是缺點的一條就是――年輕氣盛。
這個階段的人思維都比較發達,腦洞開的很大。所以說,在一些事情面前,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聽聽他人意見的真的很少。
但我想說的是,采納和接受也是一種成熟的標志??赡苡行┤嗽趯W歷方面沒你牛掰,但他們的這些年積累的經驗,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還比較完善的教科書了。
我們崇尚獨立思維,不過分依賴他人,但也要切記盲目相信自己。凡事沒必要做絕,九分恰恰好,留有一分,時間會給你答案。
再者就是做好人生的加減法。我知道對于一個剛剛跨越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人,這一點著實有點難??赡芎芏嗳藭苫螅烤箤τ谖襾碚f,什么算得上加,又有哪一部分該減?
就二十歲的年紀,加減的東西實在太多,但放在首位而又可以盡力做到的是:閱歷和內涵,修養與眼界需要往上加;浮躁和世故,傲慢與暴怒需要往下減。這是個消耗時間的活,但二十多歲開始卻剛剛好。
最后一點是放平和自己的心態。這個年紀的人太希望成功,所有的事都希望一蹴而就,但現實卻又與之相反,所有想要的東西,都是需要時間做基礎的。
可尷尬的現實會告訴我們:這個年紀最不愿面對可又最不能逃避的就是――事與愿違。
在這個年紀成功的人有,但還未成功的人更多。因為大部分人的基礎都還未扎實,閱歷也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野心。
俗話說,成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也會多的如家常便飯。可你需要的是放平心態后的反思,而不是去抓不可能的小尾巴加大抱怨。
古人云:事不過三,但如果,你能在第二遍就可以讓失敗戛然而止,這更是一種成功。
最后說一句,年輕也不能總熬夜,第一批90后已經開始禿頂了,我現在頭發掉的比掉粉還快。年輕是奮斗的資本,可也經不起肆意的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