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奮斗路,書寫新風采——謹以此文獻給全國各級消防救援隊伍
一
一夜透雨,寒意沁胸。在王爺廟大橋上站了兩個小時的蘇音緊了緊身上的薄衛衣。橋下潺潺的釜溪河水雖無驚濤拍岸,卻也讓人衍生幾許壯懷激烈的惆悵,四年前的過往再次涌上心頭。
彼時,她剛接到省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面臨著農村一個最常見也是最無奈的問題——無法籌集高昂的學費。
肺心病的祖母,讀初中的幼弟,三間土墻房,幾分薄地,僅靠父親地里勞作和農閑時打工收入度日。村里本來想讓奶奶領一份低保,但父親拗著脖子對村干部說,咱有手有腳,怎么還成了國家的負擔呢!死活不肯在申請書上簽字。
而蘇音明白,四年的學費足以使這個家庭陷入絕境。是外出打工還是讀書任教,這兩難的選擇強烈地糾結著她。
早逝的母親是小鎮的代課老師,這給幼年的蘇音植入了難以磨滅的夢想。但現實卻很骨感。想想早該入院治療卻強撐著的祖母,那不過中年卻已佝僂著腰的父親,尚在懵懂讀書的小弟.....也許,夢想這回事,就是用來破滅的吧。
話雖如此,但蘇音還是搭車來王爺廟試試運氣。聽說這里的許愿池素來有靈。說是廟,其實是一座清代鹽商建造的會館,因地處橋凼頭左側,橋也因此命名。
廟內人不多,許愿池邊有一圓形拱門,曲徑通幽處,一個穿深火焰藍制服的男子背對拱門在看書。嗯,來這鬧中取靜境之地讀書,有小橋流水作伴,有粉墻修竹相陪,挺風雅的一個人!
她閉著眼默念,像其他人一樣向許愿池內投了幾枚硬幣。再轉悠了兩圈出來,來到橋上的公交車招呼站候車。
突然,一聲車轱轆和地面飛速摩擦的刺耳巨響傳來,她側過身一看,就見一輛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極速向她所在的站臺沖來。巨大的恐懼瞬間扼住了她的咽喉,令她呆若木雞。就在這輛公共汽車撞斷招呼站牌的前一刻,她被人從旁邊猛地推倒在幾米之外的地上。公交車撞斷了橋的石欄桿,與她擦身而過沖下了落差達十幾米高的釜溪河中。
撲倒她的那個深火焰藍制服的人已翻身跳起,從身上摸出一圈尼龍繩套牢在橋墩上,拿出手套,攀援著繩子飛快地滑到橋底,脫掉制服一個猛子扎入水中救人。很快,橋上的行人快速聚攏,報警呼救。
幾分鐘內,消防救援車、警車,醫療救護車蜂擁而至,一場生死救援開始。
蘇音緩了好一陣才從恐懼中回過神來,顫抖著趴在斷掉的欄桿邊往下看。公共汽車倒扣于水面,無數的人在河中掙扎、沉浮,而岸上傷員的哀嚎聲不絕于耳。她穩了穩心神,跟隨一隊橙黃色服的消防隊員從便道繞到橋下。遠遠見一光膀子的男子托著一個昏迷的老人奮力地游過來,兩名醫務人員急忙將老人抬上擔架。
當他從水中爬上岸,她才看清楚這個光著膀子,面孔黝黑,脖子上掛著一顆粉綠色珠子的年輕男子。從他深火焰藍濕答答的褲子來看,這就是救她的人了。她想擠過去對他說聲謝謝,但他只和旁邊的消防員們交流了兩句又跳下水去了。這樣一直等到天黑,救援工作已結束,蘇音也沒再看到他的身影。
她知道,這份記憶已經定格于心底了。在心中彌漫開來的悸動不僅屬于感情,更屬于信仰。
二
無巧不成書。在畢業典禮上,蘇音第二次看到了這位救命恩人。
她是縣上推出來接受捐資助學的五名貧困優秀學生之一。在“圓你大學夢”的捐資助學活動中,全市各部門的黨員干部紛紛對貧困學子們踴躍捐款。而本市的消防支隊不僅承擔了蘇音所在村的對口幫扶任務,隊員們更表示將承擔這五名學生四年的大學學費。這對蘇音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
畢業典禮后的第二個議程就是捐款儀式。消防支隊特勤中隊副隊長鄧超闊步走上來,向大家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然后把五份沉甸甸的紅包交到臺上的五名學生手中。
這個男人,就像深邃夜空中的一株蒼柏,遒勁中,自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從容與剛直。蘇音突然心跳加速,這就是救下他的那個人。她搶出一步走到他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說,我是‘3.31’那天在橋上被您推開的那個人,我叫蘇音,謝謝您!
鄧超眼中閃過一絲驚異,然后贊許并鼓勵地握住她的手:“珍惜生命,好好努力!”
這一握,讓蘇音的未來有了全新的開始。世界上總有一些隱秘的規律,使人輕易地完成感情從量到質的突變。
她到省城入學后的第一天就給鄧超寄出了一封信。當然,開始的內容是表達感激云云。漸漸地,信的內容開始往人生理想上面靠。雖然她一次也沒有收到回信,但她仍篤定地給他寫,一封接一封。
寫到第十一封的時候,她利用當家教的外水和學校的獎學金,買了個手機,然后開始了她的短信轟炸。
第一年的暑假回家,父親告訴蘇音,有個姓鄧的消防隊長帶著一幫人,在農忙時到村子里幫忙,還送醫送藥上門。父親從屋子里找出一大堆瓶瓶罐罐,都是治療肺源性心臟病的藥和補品。
蘇音立即帶著自己的成績單,捎上自家地里的花生、椪柑等土產趕去了市里的消防支隊表達感謝。臨走,蘇音問:“請問鄧隊長在嗎?”
“你來之前,隊里接到一個任務,出勤去了。”一名支隊領導會意地說:“這小伙子不錯,軍校畢業,有干勁,正考察呢,要提為中隊長。”
返程的路上,她一直琢磨,他正值盛年,前途無量,有令人敬仰的事業,怎么可能選擇她呢。也許,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針對她,而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與情懷。
回到學校后,教學樓、圖書館、寢室和學生,成為她大學生活的全部。
四年中,她給他發過無數的短信,寄過一條自己織的羊絨圍巾。四年中,他依然會和戰友們一起去這個村幫扶困難群眾,開展產業扶持,為村里的土特產提供銷路...當然,也會在一些周末去看望她的祖母,為老人尋醫問藥。
但在蘇音看來,他們之間始終是一種援助與被援助的關系,并沒有一絲跡象表明有愛情的存在。她不得不繼續懷著等待,等待著與心中的英雄有地老天荒的一天。
畢業后,她作為選調生被分配到四川綿竹漢旺鎮的武都中心小學任教。此時,祖母已經去世,父親當上了村支書,弟弟也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軍人。在去綿竹報到前,她給他的手機發了一條短信,相約周末下午兩點在王爺廟大橋的公交車站臺見面。
三
鄧超透過王爺廟的后花園注視著蘇音很久了。
四年前他救下的那個小姑娘現在已經長成了娉娉婷婷的知性美女。他對性格沉靜而早慧的蘇音并非不心動。
起初,他把她的喜歡看作是少女懷春,十八歲不過是女孩子心事猛漲的年紀,怎么能當真?況且他肩負的責任太沉重,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思考個人問題。
但隨著時日增長,她的執著堅強敲開了他的心扉。他已經習慣了她的傾訴,懂得了她的喜樂,明白了她的心事,甚至他對她家庭的幫助,也從最初的愛心援助變成甘之如飴的責任。她就象一株堅韌的小草,向世界展示著蓬蓬勃勃、自強不息的生命活力。現在,輪到他近鄉情怯了,繁忙的消防救援工作,能給她穩定和幸福的未來嗎?
正猶豫著要怎么面對這一刻,遠遠望見一個少年正欲攀爬上橋的石柵欄,難道是要跳水自殺?
他沖出王爺廟,向橋上急奔而去,在他伸手抓住少年的同一刻,蘇音也伸手將少年死死拽住。
鄧超怒吼:“為什么要輕生?!”
“什么輕生?我手機掉了,就是爬過去揀。”少年無辜地指了指石欄外的手機。
鄧超愕然。蘇音背過身笑得快憋氣了。
“這么危險,以后不許隨便攀援了,需要幫助可以打110”。然后利落地翻身,跨出橋欄,將手機撿起來還給少年。看著一臉懵逼的少年,兩人相視而笑。
那個黃昏,她和他坐在王爺廟的后花園里,她倚在他的肩頭,聽他講述中隊里的種種趣事:如何從軍校畢業生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如何在濃煙彌漫的房間中定位救人,如何在訓練場上與戰友比拼,如何在27層高樓上勸阻失戀后想要自殺的女子放棄輕生,如何在洪水泛濫中解救被困的老人,當然,還有在酷熱的夏天穿著防護服捅馬蜂窩,卻因為用力過猛頭盔歪斜被蟄得一臉包……
她安靜地聽著,內心駐守的大壩已經決了堤,所有儲存的情感被激活了。她能夠感覺出她的愛如山澗中跳躍的溪水、奔跑的麋鹿、歡暢的小魚,淋漓地傾灑在這個名叫鄧超的消防隊員身上。
她又一次注意到了他脖子上掛的淡綠色珠子,忍不住好奇地問:“這是什么?”
他靦腆地捂住珠子,說:“這是夜明珠,能在夜里發光。我祖輩傳下來的,說是能在輪回中守護住靈魂,這樣生生世世都能帶著永恒的記憶了。家里從小就給我栓在脖子上,其實夜明珠的成分也就是瑩石而已。”
蘇音問:“能給我看看嗎?”
鄧超取下來遞給她。她就著黃昏的夕陽翻來覆去看,只是一顆綠色不透明的小石頭而已,看不出有什么奇特。
“它真能帶著永恒的記憶?”蘇音問。
“傻孩子,那是傳說罷了!現在我就把它送給你,收下它,你就是我們老鄧家的媳婦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