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看了一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木蘭花》,片子的開頭講述了各種各樣的巧合事件,其中一件是這樣的:
一個小伙從頂樓跳樓自殺,但是警方在尸檢時卻發現,他的真實死因是槍傷,原來三樓的夫妻吵架,妻子拿起步槍威脅丈夫,扣下扳機的那一刻,小伙剛好墜至窗外,那發子彈正好擊中他的致命處,當時二樓做墻體清潔拉起了保護網,也就是說,如果小伙不中彈,他原本是不必死的。
更巧的是,三樓那對夫妻正好是小伙的父母,他們經常吵架,每次吵架老太太都會拿起步槍威脅老頭,所以老頭從來不給槍膛里放子彈。
那么問題來了,是誰在槍里上了子彈?上子彈的這個人,才是殺死小伙的真兇。
鄰居家的小孩揭開了謎底,答案正是小伙自己。
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地吵架,小伙變得暴躁而憤怒,為了耳根清凈,他在槍內上了一顆子彈,“你們不是要死要活嗎,我成全你們!”
但是之后很長的時間,雖然父母每天仍是吵個不休,但并沒有任何人去扣動扳機,小伙心灰意冷之下,從樓頂跳樓自殺。
就在他跳下的那個瞬間,那枚被他處心積慮親手上進槍膛的子彈,終于射殺了他自己。
你可能會說切,這也太巧合,腦洞開得太大了,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小幾率的事件。
但是恰恰相反,這件事情正是由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事件改編。
02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我們中國也發生了這樣的新聞:
男孩因為早晨被母親強行叫起,憤怒之下竟然從十二樓的陽臺跳下,事件在網上曝光后全國都沸騰了,這可真是有生以來所見過的最大的起床氣了。
幸運的是,男孩被陽臺上的防盜網掛住,消防員及時將他救下,這才撿回一命,但父母已被嚇得魂飛魄散,而男孩自己,也在死神拖拽的瞬間魂不附體,遺留終身的心理陰影。
人在憤怒的一瞬間,智商為零。
可人活一世,總會遭遇種種不如意,產生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比如暴怒,比如煩躁,比如抑郁,亦或怨懟,如果不能及時疏導釋放這些垃圾情緒,就會滋生種種扭曲的心理頑疾,引發各種偏激極端的病態行為,就像那枚想要射殺別人的子彈,兜兜轉轉,卻最終傷害到自己。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地獄,那就存在于人們的心中。
有一句話說得好:情緒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
就像張飛,他戰功赫赫,武藝卓絕,長坂橋橫槍立馬,嚇退數萬曹軍,可是他卻意氣用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聽好兄弟關羽被害,立馬怒發沖冠,繼而借酒裝瘋鞭撻士兵,要他們日夜不停趕造兵器,叫囂著要舉全營之力以卵擊石為兄弟報仇,最后屬下忍無可忍,趁著張飛又一次醉酒,集體合力,將他刺殺在自己軍帳內。
他死得有多憋屈,堂堂一員虎將,死非其所,千古遺憾。
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即使能力再出眾,也會被自己的壞脾氣反噬,功虧一簣。
03
看過林肯傳記,里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林肯做總統時,陸軍部長斯坦頓向他抱怨自己受到一名少將的侮辱。
林肯建議部長寫一封措辭尖銳刻薄的信件作為回敬。
信寫好后,部長要去寄信,林肯卻制止了他,“你傻啊,當然不能寄,快去把信燒了。”
部長直接蒙圈。
林肯道:“這是我的經驗,氣憤到不得了的時候,就寫信來發泄,一封不解氣,那就再寫一封,直寫到你最后消怒為止。”
心中不爽,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智慧的林肯用寫信的方法來疏解。
而鄭板橋也是其曲同工,他在官場一直被小人排擠打壓,每當郁郁不得志時,他便鋪開筆墨,盡情潑墨畫竹,畫好之后心曠神怡,此舉不但調節了自己情緒,同時還提高了畫功,可謂一舉兩得。
胸襟不廣,生活不暢,真正的智者,都是那些懂得將情緒管理做到極致的人。
人生諸事,既來之,則安之。
英國作家蕭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的確是這樣,無法改變的事情,與其焦躁不安憤怒怨懟,不如第一時間克制情緒,穩定自我,這樣,才能從容部署下一步的籌謀與救贖。
很多時候,令人崩潰的往往不是霉運本身,而是面對霉運的焦慮煩躁與恐慌。
就像讓人無法忍受的往往不是征途的遙遠,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
要克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先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平和的生命,風吹不動,雨打不搖,淡定沉靜,達觀超然。
不信你看,那些擁有良好情緒的人,無論走在哪里,都是自帶正能量的發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