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小孩,喜歡那種很乖的小孩,當然如果TA調皮,但很有禮貌,我依然很喜歡。
我沒有小孩,但從身邊的案例,讓我覺得小孩的教育是一個很急迫需解決的問題。
我的姐姐有一個小孩,男孩,我的外甥,在他很小的時候,我經常去姐姐家玩,因此與外甥接觸很多,從嬰兒、幼兒園到現在的小學一年級,我大抵算一路看過來。
從前,在我的外甥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每次姐姐讓我過去玩的時候,我還是很樂意的,但最近的一年里,我不太愿意去了,最直接的原因,我受不了我姐的教育方式,看不下去,所以不愿意去了。
我姐初中畢業去常州打工了,成家后不久和我姐夫在常州安家了,算得上城里人了。但我姐的教育思維仍然沿襲著當初自己被教育的方式,所以我雖然對她的教育方式很反感,但是我能理解她。
我姐的教育方式是把先進的城市教育與傳統的鄉村教育相結合,具體的說,按照城里的孩子學習各種補習班,圍棋,書法,算術,鋼琴等,在教導的過程中,再結合傳統的打罵。后者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大抵見識過。這樣的教育模式,作為旁光者,在見識過一段時間后,我徹底崩潰了,因為無法勸說,只能不見了。
我相信我姐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從農村定居城市的人群中是存在著的。個人覺得,這種教育模式勢必會產生惡果,其殺傷力遠遠大于任一單一的教育模式。
在我外甥幼兒園時期里,他需要把一些原本用來玩的時間花在鋼琴、圍棋、書法上,很顯然,我姐的教育初衷是因為別的孩子也學習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外甥就被安排學習了。我去的幾次,發現外甥都是從補習班一回來,就會馬不停息地尋找pad。
和外甥出去玩過幾次,我發現他存在的問題,大抵是微博里提及的“熊孩子”的特征,他都具備大半,而我姐教育的方式,往往是以打罵為主,外甥當時是哭過了停止犯錯了,不過過后,毛病又會犯的。
這些問題,之所以讓我感覺不舒服,是因為在見到我外甥這種狀態的孩子的同時,我發現和他同齡的孩子也會呈現出另一種狀態。他們會在肯德基玩滑梯時讓媽媽幫忙把TA的鞋子脫了,被媽媽批評時會低下頭,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媽媽會像小伙伴一樣和她的孩子溝通問題。這些都是我在一些餐廳和公交站臺看到的。
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我覺得是一個相互的問題,類似一種配合。一開始,媽媽要打好根基,讓孩子吸收到教育的養分。隨著孩子一步步接受之后,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犯錯了,才可以更好的在溝通的環節下解決。
作為家長,我覺得自身要進行強化教育,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再則改善。
注:以上是目睹了我姐的教育因勸說無果之后的一點思考。對于小孩的教育,僅從影視劇這方面,個人推薦幾部有益的劇目:《家政婦三田》、《兩個爸爸》、《愛我請留言》,這幾部劇里,對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