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上小學時候,我特別喜歡CCTV15中央音樂臺的一檔節(jié)目《經(jīng)典》,每期必看,重播也不放過。
這個節(jié)目轉(zhuǎn)播英國、美國的現(xiàn)場音樂會。那時候幾乎是沒學過英語的,哪能聽懂啊,不過很喜歡外國的文化和音樂,拿小本本抄下了歌名,記住了一些歌手。比如Emma Bunton-What took you so long, Jennifer Hudson-Spotlight, Faith Hill-There you’ll be. Westlife-My love等等……這些歌直到現(xiàn)在還躺在我網(wǎng)易云里,是我聽到最早的英文歌了。
這個節(jié)目還轉(zhuǎn)播俄羅斯的新年聯(lián)歡會。和中國的春晚不同,俄羅斯的新年聯(lián)歡會更像是演員和觀眾一起互動的現(xiàn)場音樂會。整體氣氛特別嗨,很有創(chuàng)意。
我特別喜歡看這個節(jié)目,也深深地愛上了俄羅斯這個國家,夢想有一天能親臨新年音樂會的現(xiàn)場。后來上了中學,我也很喜歡俄羅斯文學,像《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些小說我都很喜歡,《戰(zhàn)爭與和平》沒有讀過小說,看了BBC的短劇。也許從那時候起,我就特別向往這個國家,希望有一天能坐上從北京開往莫斯科那趟7天7夜的火車,去欣賞這個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去感受戰(zhàn)斗民族的鐵血與柔情。
暑假在家里規(guī)劃這次日本之行,我在房間里對著墻上的世界地圖看了好久,突然發(fā)現(xiàn)海參崴離東京還挺近的,當時就買下了這一段的機票。雖然沒去到莫斯科,圣彼得堡這樣的大城市,但是去海參崴也算是踏足俄羅斯了,滿足了我兒時小小的心愿。
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最大的城市,俄羅斯名字叫符拉迪沃斯托克。這里本來是中國的領(lǐng)土,清朝時被沙俄割地占去了。本以為在這里能見到一些中國人,旅行時語言障礙沒那么大,結(jié)果大街上一眼望去基本都是俄羅斯人。不過整座城市是浪漫的歐洲風格,如果去歐洲時間、預算有限,來這里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
海參崴的城市建筑當然讓我流連忘返,和俄羅斯人打交道也讓我體會到戰(zhàn)斗民族的深沉與可愛。
一天晚上我去馬林斯基大劇院看歌劇《弄臣Rigolette》,結(jié)束時已經(jīng)晚上10點。當時有很多人和我一起在公交站等車,可是這公交車遲遲不來。晚上的海參崴煜煜生輝,跨海大橋有多美,寒風就有多刺骨。半個小時以后,即使我戴著帽子,裹著圍巾,也凍得瑟瑟發(fā)抖,手機也凍到幾乎沒電。
其他人都陸陸續(xù)續(xù)叫車走了,包括幾個韓國人也用手機叫來了出租車。最后只剩下了我和兩個俄羅斯小哥還在狂風中堅守,可是迎面而來一輛公交車黑乎乎的,冷漠的隨風而去!
完蛋了,公交車停運了!我打開手機軟件Maxim, 想叫出租車,可是我沒有俄羅斯電話卡不能注冊,無法使用。趕快向一位俄羅斯小哥求助,他什么都沒說,只是點了一下頭,又繼續(xù)玩手機。我當時好絕望啊,他不會聽不懂英語吧?為什么不理我啊?是不是我沒表達清楚?還是他不想幫我?
????
過了一會,另一個人走過來,和這個高冷的小哥說了幾句話,給了他一些硬幣。然后他們倆就扭頭走了!我心想完蛋了,我要凍死在這了……
高冷小哥走了幾步,突然回頭看了看我,大手一揮示意我跟上。我趕快一路小跑貼在他們身后,好像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這兩個戰(zhàn)斗民族估計都是1米9吧,走路帶風特別快,我從來沒覺得自己這么腿短,這1米76的身高竟然也有點小鳥依人的感覺了……
我們來到大劇院旁邊,一輛黑色轎車停在那里。他們快速鉆進車去,我也沒猶豫半分緊跟其后。上車之后,包括司機在內(nèi)這三個男人沒有說一句話。我好緊張,不會要把我拐賣了吧?
我盡量找話題想跟他們套近乎,問他們是不是也來看歌劇,問他們是不是學生,可是都沒人理我,頂多看我一眼。可奇怪的是,在這黑乎乎的轎車里,就這一眼,我竟然感受到一絲溫暖與關(guān)懷,心也安定地收回肚子里了。我大概明白了,他們是想幫我的,應該是能聽懂,但不會說英語,也沒想跟我瞎比劃,就直接叫車來,帶我上車了。
在勝利廣場下車后,我問他應該要給多少車費,他說Fifty. 我給他50盧布的現(xiàn)金,又鞠躬說謝謝,他還是那種溫柔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輕輕點了一下頭,轉(zhuǎn)身就消失在夜幕與寒風中……
?
???
回到民宿,我問房東,從馬林斯基大劇院回家,打車要多少錢,她查查了告訴我至少要200盧布……
也許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也會遇到這樣溫暖的人吧~
世界那么大,需要小小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