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人死了,家里還要供著他/她的照片。
在我生命中死去的人當中,我對照片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奶奶。從理論上來講,我的腦海里是沒有關于我奶奶的記憶的,因為聽說我一個月大的時候她就死了。但是我對于她的記憶除了那張照片之外,還有一個場景。很久以后我想起那一幕來的時候,我不知道那是我的記憶還是我的夢境還是我的大腦根據我媽的描述所腦補出來的畫面。在那個畫面里,我還是個嬰兒,有人把我遞給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她很高興地抱著我。雖然我很小,但是我能從她的笑判斷得出來她很愛我,以至于后來每當我看見那張黑白的照片,看見別人有奶奶,心里都會有些失落,我奶奶那么愛我,如果沒死那么早就好了。
出于這種遺憾,我很早就開始想關于死的問題。不管想多久,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始終是無。可惜死而不能復生,不然我都想親自去死一下,看看死了之后到底有沒有靈魂,靈魂又去了哪里。體驗的辦法行不通之后,我開始想出各種能夠讓自己減輕對死亡的恐懼的安慰,例如,水蒸發了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凝結變成又變成了水,一種物質的消亡會轉換成另一種物質,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而已,同理,人死了,是不是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或者說,死去的只是軀體,而靈魂存在于另一個空間?可是到底有沒有靈魂,這個又只有死了才知道。大約是人類都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不管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文化是有多么的不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在哲學的盡頭選擇了神學。大家都寧愿想相信,死亡并不是結束,我們或許存在于不同 的空間,不過是眼睛看不見罷了。
說實話,我害怕的不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我害怕的是我死了,我自己都把我自己給忘記了。如果我自己都忘記自己了,那么我曾經存在過又有什么意義呢。不過又想回來,如果真的自己把自己都已經忘記了,那么有沒有意義也就沒所謂了。
“一支玫瑰在被看到之前是并不存在的,此后,就再也不會消亡”。這個宇宙中一定有一個未被發現的服務器,我所記得的所忘記的它都記得。這個服務器以我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讓我和應該有著關聯的人有著關聯。
大寶說,看過Coco的人,都是朋友。
我說,還沒看的,趕緊去看吧。帶好紙巾。有多久沒有因為一場電影而痛快地落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