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求企業給全員做相關的安全培訓,尤其是一線工人。
我跟專員說培訓資料都提前發給我看一下。昨天下午4點多收到郵件,我放在今天上午看,9點前就看完了并給予反饋:
1,內容很專業,但同時很難,我看了以后都覺得掌握起來不容易。
2,和員工們的安全關注面關聯度高嗎?
3,安全培訓的目的在于哪里,是講了就完成任務了嗎?
我給予其建議,找幾個人試聽一下,聽聽反饋并進行更新。
看了培訓文件后,我是抓狂的,【東拼西湊的內容,堆積的文字,拗口的專業詞匯。我們不是搞學術研究,我們是要向產線員工來講安全提高安全意識。】我控制住自己的紅色語言,試圖用引導式的方法讓其做一些覺察和更新。
2小時后,收到信息因“明天就培訓了,來不及更改講義和找人試聽確認,所以明天結束后讓員工反饋一下,根據需求再調整一下內容,下周還有兩批次,可以再更改。”
看到郵件信息的時候我覺得理由很充分,但說不出來的別扭,我讀到的信息有以下:
1,培訓是為了完成計劃。
2,效果如何不重要,剛好讓大家反饋。
3,誰會認真給你真實反饋呢?大家反饋很好時,或許還可以證明你給的建議是錯的。
4,根據需求調整內容,這些是來自大家的“真實”反饋,我沒錯。
5,明天培訓的事實和1.5天的時間阻礙了我現在可以做得更好。
要如何平衡管理付出和激發投入呢?
我讀到的信息是基于我處理事情的風格去揣摩人家,沒有人會和你一樣,對方不接受的內容他會一直不接受,說了也白說。
回復并告知我的態度:【來不及】是個不錯理由……我期望去尋找【來得及】的機會!